十天涨粉千万,菏泽南站被堵得水泄不通,郭有才一夜之间成了“草根神话”。
结果不到半年,舞台拆了,人散了,流量像被戳破的气球,啪一声瘪了。
先说最扎心的。
很多家长当时最烦的不是孩子成绩,是窗外那群举着手机喊“家人们冲啊”的主播。
噪音、堵路、直播灯一亮就是通宵,谁能安心写作业?
官方一封,南站清净了,郭有才的直播间也黑屏了。
接着人设翻车。
大家以为他是“穷小子逆袭”,结果扒出早就开了传媒公司,连“感人故事”都是女友写的剧本。
滤镜碎一地,评论区从“有才哥”秒变“骗子哥”。
你以为这就完了?
人家没躺平。
2025年,他带着新公司“诺一传媒”杀到广州,开业排场一点不输头部机构。
单场带货几百万,一口气签了二十多个小主播,组了个“一五班”,大舞台直播继续整。
一边是流量退潮,一边是商业加码。
郭有才的路子很直白:既然南站不让播,那就换城市、换场景、换赛道。
从唱歌到卖货,再到投资文旅,能变现的都试一遍。
有人拿他和另一个草根晓华比。
晓华没飘,继续剪头发,日子稳当。
郭有才选了另一条路:把流量当跳板,赌更大的盘子。
成不成,现在没人敢下结论。
但这场过山车起码提醒围观的人三件事:
第一,风口上的钱确实烫手,抓不牢就烧手。
第二,观众最不缺的就是下一个“有才”,人设塌了,跑得慢就被甩。
第三,能不能把流量换成真本事,才是检验网红寿命的唯一标准。
郭有才的下一站是翻盘还是翻车,时间会给答案。
只是下一次再听到《诺言》,大概没人会只想到“草根逆袭”四个字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