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美国核潜艇的先进,令人窒息:40年前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盛小弘 · 前天 13:17
美国海军的核潜艇发展史上,俄亥俄级是个绕不开的标志性存在。它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设计,1981年首艇服役,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但它创下的那个纪录——搭载24枚潜射弹道导弹——还稳稳地没人能打破。为什么说先进到令人窒息?因为这不光是数量多的问题,还涉及技术、战略和成本的综合考量。
美国海军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了北极星导弹的核潜艇,但那时候的艇型排水量只有几千吨,导弹数量也有限。到70年代,冷战高峰期,美国人觉得需要更大更强的家伙来维持核威慑平衡。于是,1970年启动了三叉戟导弹项目,顺带设计了配套的俄亥俄级潜艇。首艇俄亥俄号1976年铺龙骨,1979年下水,1981年11月正式入役。整个级别的建造从1976年到1997年,一共18艘,前八艘用三叉戟I C4导弹,后面的用更先进的三叉戟II D5。成本方面,每艘艇造价当时大概20亿美元左右,现在算起来更贵,但这钱花得值,因为它直接提升了美国的海基核力量。
1.jpeg

规格上,俄亥俄级水下排水量18750吨,长170米,宽13米,吃水10.8米。动力是一台S8G压水堆,功率够大,能让艇速达到水下20节以上,实际据说能超25节。艇员155人,15名军官加140名士兵,自持力能到90天,主要靠核反应堆无限续航,只限食物补给。武器配置是重点:四个533毫米鱼雷管,能发Mk48鱼雷,但主力是24个垂直发射管,每管一枚三叉戟导弹。三叉戟II D5长13米,直径2米,重58吨,射程超过11000公里,能带多达12个分导弹头,每个弹头当量47.5万吨TNT。
这个24枚导弹的配置就是那个世界纪录。1981年服役时,它直接把前代拉斐特级的16枚甩在身后,成为史上导弹最多的战略核潜艇。为什么说四十年前?因为从首艇入役算起,到现在2025年,已经四十多年,但核心纪录是那时候定下的。苏联当时有德尔塔级,只有16枚导弹,后来台风级排水量飙到48000吨,导弹却只有20枚,没超过24。
但2010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生效,美国把每艘艇的导弹管从24减到20,四个管永久封住。这不是技术退步,而是国际协议限制,目的是减少核武器总数。但最初的24枚配置仍是纪录,因为其他国家从没造出搭载更多导弹的艇。台风级20枚已经是极限了,那艇大得像两个艇并排,维护费高,俄罗斯最后在2023年退役了最后一艘。
进入21世纪,前四艘艇——俄亥俄、密歇根、佛罗里达、乔治亚——因为服役20多年,核威慑任务吃力,就在2002到2008年改成巡航导弹潜艇(SSGN)。每个导弹管装7枚战斧导弹,总共154枚,外加鱼叉导弹和特种部队接口。
2.jpeg

未来俄亥俄级从2027年开始退役,第一艘就是首艇。接班的是哥伦比亚级,2022年开工,首艇预计2031年服役。为什么少?因为优化了战斗力和成本,核燃料芯寿命42年,不用中途更换。而且这级艇总成本1098亿美元,第二艘威斯康星号2020年命名。哥伦比亚级导弹虽少,但精度高,足够使用。
但这个纪录为什么至今无人能破?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战略考量变了。冷战时追求数量威慑,现在强调生存性和精确打击。24枚导弹意味着更多目标,但也增加暴露风险。其他国家试过更大艇,但像台风级那样双壳体、20枚导弹,操作复杂,费用高。俄罗斯退役台风后,转向更紧凑的北风之神。
3.jpeg

那么为什么先进到窒息?因为它不光硬指标强,还灵活。SSBN版核威慑,SSGN版常规打击,一艇多用。相比,苏联台风级虽大,但导弹少,噪音大,退役早。未来哥伦比亚级16枚够用,成本控制好,确保到2042年全服役。
因此,这个纪录是时代产物,冷战遗留,但影响深远。它提醒大家,核平衡不是堆数量,而是综合实力。俄亥俄级服役四十多年,还在发挥作用,证明美国海军的远见。
4.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