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今天咱们来聊聊《色戒》和那个勇敢追梦的姑娘——汤唯。16年前,一个22岁的女孩,用尽全身力气去诠释一个角色,却也因为这场戏,付出了整整16年的代价。时间是最好的证明者,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看看当年的她,是如何经历那段饱受争议却光芒万丈的旅程。
慧眼识珠的李安
2007年夏天,北京电影学院古老的校舍里,蝉鸣阵阵。那时的汤唯,还只是万千追逐光影梦想的年轻人中的一个,像一朵安静的野蔷薇,等待着属于她的绽放时刻。国际大导演李安会在茫茫人海中,独独选中这个穿着简单白T恤和牛仔裤、素面朝天的女孩?据说,李安在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被她眼中的故事感吸引——“她眼里有说不尽的东西”。
当时,《色戒》选角可谓轰动一时,连国际影星章子怡都前来试镜。但李安固执己见,力排众议,坚持认为汤唯就是他心中那个复杂而深刻的“王佳芝”。有人说这是导演的偏执,也有人说是命运的眷顾,但无论如何,这一选择,彻底改变了汤唯的人生轨迹。
不疯魔,不成活
为了演好王佳芝,汤唯经历了一段近乎“魔鬼”的训练期。每天天还没亮,她就踩着高跟鞋在片场来回踱步,反复琢磨那个时代女性的步态与仪态。那双脚被磨得血迹斑斑,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可她从没喊过累。有位化妆师后来回忆道:“有一天深夜收工,我看到她一个人蜷在角落偷偷抹眼泪,脚踝肿得老高,但她只说了一句——‘王佳芝的脚步必须优雅到蚀骨’。”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了彻底沉浸于角色,她甚至主动切断了与家人的联系长达三个月。当汤唯的母亲不顾阻拦冲进片场时,看到的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神采飞扬的女儿,而是一个瘦削、沉默,几乎被角色“吞噬”的演员。母女相拥而泣的画面,令在场所有工作人员无不动容。
极致艺术背后的艰辛
李安对艺术的追求近乎苛刻,尤其是在《色戒》的拍摄中。有一场戏,要求汤唯身穿单薄旗袍,在寒冬的阳台上站立数小时。当她终于等到导演喊“卡”的时候,身体几乎冻到失去知觉,嘴唇发紫,手指僵硬,却仍撑着笑容问:“需要再来一次吗?”
还有一场长达12个小时的哭戏,从破晓到日暮,她的眼泪几乎没有停过。拍完这场戏,她的眼睛肿得像核桃,声音沙哑得几乎说不出话。后来审片时,这段表演让所有人为之落泪——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那不是表演,那是真实的情感倾泻。
争议之下的沉默与坚持
电影上映后,舆论哗然。有人赞扬它是艺术的高峰,也有人抨击其尺度过大。而处于风暴中心的汤唯,承受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与批评。杀青后,她暴瘦15斤,容颜憔悴,仿佛被这场戏彻底“榨干”。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拍摄前,她曾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整整七天,不出门、不联络外界,只为彻底进入王佳芝那个绝望而孤独的灵魂。
多年后,金星曾在节目中犀利发问:“为什么男演员的艺术突破备受赞誉,而女演员稍有大尺度演出就要被千夫所指?”这个问题,像一把利刃,划开了长期存在的双重标准,也让更多人开始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演员为艺术的付出?
时间,是最公正的评判者
16年过去,《色戒》早已从当年的争议漩涡中挣脱,成为华语电影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笔。汤唯的表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审视和肯定。李安曾说:“汤唯不是在演戏,她是在用生命创作。”这句话,如今听来格外有分量。
如今的影视圈,有多少演员愿意为一个角色如此“豁出去”?又有多少人能像汤唯那样,不问结果、不计代价地投入?一位资深导演感慨道:“现在的年轻演员,更多想的是如何快速出名,而汤唯那个时候,想的是如何把戏演到骨子里。”
沉默的力量
令人敬佩的是,即便承受了长达十几年的争议,汤唯从未在公开场合抱怨或诉苦。她曾在一次采访中淡然说道:“我不觉得委屈,因为我相信时间会给我答案。演员不就是该这样吗?全身心投入角色,至于别人怎么说,并不重要。”
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从不在乎外界的喧哗,只专注于内心的声音与追求。
尾声:光芒终将穿透阴霾
今天,我们再回望《色戒》,回望那个22岁的姑娘,她的勇气与坚持,她的付出与沉默,无不让人动容。有人说,汤唯是幸运的,遇到了李安;也有人说,李安是幸运的,遇到了汤唯。或许,真正的幸运,是艺术遇到了愿意为之倾尽一切的人。
也许,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轻易给予理解与宽容,但时间终会为那些纯粹而勇敢的人正名。16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坦然地说:《色戒》是一部杰作,而汤唯,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演员。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