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你养我啊”——这句话刚飘出直播间,我就听见无数打工人的手机同时发出一声冷笑。2024年5月,菏泽南站边上那个卖烤腰子的郭有才,靠一首翻唱《诺言》十天涨粉一千万,单场打赏三四百万,连菏泽文旅都赶紧把他拉去当旅游大使。
可才过几个月,他直播间人数从150万掉到几十万,商演全黄,广告全撤,连打赏特效都稀稀拉拉。
到底哪一步走错了?
我蹲在屏幕前,把回放拉了三遍,越看越像一面照妖镜。
先说最刺眼的:他爆红前一个月,悄悄注销了一家注册资本300万的传媒公司。
草根?
不,是早就埋好的伏笔。
再扒那首《诺言》,压根没拿到授权,版权方一出手,打赏收入直接变成索赔单。
最要命的,是那句“不上班你养我啊”。
弹幕里飘过最多的不是哈哈哈,而是“我一天打两份工,凭什么养你”。
一句话,把打工人的疲惫点炸了。
流量来得太快,他根本没学会怎么接。
以前烤串,烟熏火燎,一嗓子能喊来半条街的回头客;现在对着手机,喊破嗓子也喊不回那150万人。
平台算法翻脸比翻书快,今天把你推上热搜,明天就能把你埋进信息流。
他试过带货,卖啥都像是烤串撒多了孜然,齁得慌,观众不买账。
直到2025年4月,他拎着竹篮去地里直播卖番茄,一筐一筐往镜头前搬,汗水顺着下巴滴到土里,千万人次涌进来,420万销售额,比巅峰打赏还多。
有人骂他洗白,我反倒觉得,那一刻他才把“人味”捡回来。
说到底,流量不是印钞机,是放大镜。
你偷懒,它放大懒惰;你真诚,它放大真诚。
郭有才的腰子摊还在菏泽南站,烟火气没散,只是他绕了一大圈才想起:观众不是傻子,打赏不是慈善,谁愿意一直为一个“不劳而获”的梦买单?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