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家都盯着一个角色?有些事情就像绕来绕去的风,永远不会停。
老角色换新人,能不能接受?
最近网络上满是讨论,有关于和伟将出演毛泽东的消息。本来一个剧的选角却让评论区分成了“两条路”:一边说“不像”,一边认同“有点神似”。
要说毛主席,大家脑海里浮现的还是唐国强的样子。几十年下来,电视里总有他扮演的那个身影,仿佛变成了唯一标准。现在轮到于和伟来扮演,争议也就跟着来了。唐国强演“主席”已经有好几个年代,可观众的眼光终归是会变。
“于和伟照片和中年主席摆一起,眉宇间,表情里,总有点意思。”有网友这样说。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形象,你觉得像,他觉得不像,讨论就一直没有个结果。
“唐国强像是模板,但模板也会老”
有的人说:“唐国强演什么都像主席。” 这是种赞美,也有点无奈。现实是,演员塑造一个角色久了,观众就难以忘记。再想演别的,观众接受起来总觉得哪里不对。
可是七十多岁的唐国强,生活早远不是“银幕形象”的简单重现。他上综艺了,不少人议论,“老了还出来挣钱,形象都乱了”,更有旧事又被翻出来热议。人到老年,似乎每个选择都变得沉重。
“也许他只是为了谋生。”有人在评论区这样给了一个朴素的解释。这种理解,比任何激烈的批评都实在。
网络争论的焦点:经典与新鲜感
话题一直没有停,反倒越来越热闹。新一代演员有新面孔,老一代的唐国强走得久,留下的是回忆。但观众到底更喜欢哪个?没人能说得清。
“观众想追新的,制作方想赢快的。” 这也许就是娱乐圈变化快的核心。有观众习惯了唐国强,就有观众渴望新的人来扮演毛主席。每一次换人,都是一次试探。
唐国强曾经是经典,如今大家又想看新的。两种声音吵在一起,讨论似乎变成了态度的较量。
老演员的难处,年轻人的压力
角色难,演员更难。唐国强这些年,演来演去还是那个人。要改变很难,板着一张脸演别的,总让人觉得“像穿错了衣服”。年岁大了,可出演机会却变少。
反过来看于和伟,他接下这个角色,外界的期待和质疑都压在一起。演不好是批评,演得好也许能开创自己的路。一个名字就能让网络炸开,说明这个角色确实不容易。
“演艺圈没铁饭碗。” 这是再真不过的话。昨天还火,今天就可能落下。观众喜新厌旧,这才是这个行业常态。制作方精明,谁能吸引目光,就给谁机会。老戏骨再厉害,一年只演一个角色,也会被淡忘。
老演员要转身,年轻人也怕失败。站在台上的,都是胆子大的。
“经典是不是只能有一个?”
很多人都说:“尊重经典。” 可再经典的东西,也有人会觉得旧。新一代演员上来,也是整个行业想换换风气。只盯着一个演员演一辈子,观众自己也会觉得枯燥。
“十年磨一角,不如一年新花样。”娱乐圈就是这么快,容不得驻足。今天喜欢唐国强,明天也许就爱于和伟。没人能一直守着观众一辈子。
吃瓜的人看得明白吗?
网友们争得热,心里都懂,其实每个人都在等下一个惊喜。
- 有的支持唐国强,“一辈子都值得尊敬”
- 也有希望于和伟“带来新面孔”
这两种期待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在荧幕上换一换,也许能看到更多可能。
“演员总要面对变化,不管愿不愿意。” 只要角色还在,总有人愿意尝试。
老演技与新眼光,终究还是个轮回
唐国强的路和于和伟不一样。一个靠老戏骨稳住了大家的记忆,一个靠新人气攒来了关注。隔着屏幕两头的路,其实谁都不轻松。
有些演员,永远在原地盼着机会;有些观众,只想要看到与众不同的样子。
演员走进观众的记忆,需要无数角色的积累,也需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制作方要算账,资本要看脸熟;可真正重要的,还是有人敢于尝试新的挑战。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多角色换新人?大概总是会。
成名靠实力,守住靠变通。
哪怕经典再让人难忘,时间一长也要被新鲜感冲刷。演员少不了要遭遇“新旧之争”,观众也愿意给新面孔一点机会。
结果未定,讨论未停
最后这场换角风波没有定论。有人说唐国强最好,也有人说于和伟试试未尝不可。网络争论的热闹背后,其实谁都在理解演员的选择。
一代新人换旧人,既是机会又是挑战。演员之间没有对错,观众的眼光才是最后的评判标准。
总归一句话,演谁都难,演得好更难。角色常在,经典常新,这样的争议,今后还会有。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答案,荧幕上的人来人往,不过是娱乐圈的平常一天。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