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 日,人民大会堂再度见证重要外交时刻: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方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国际热点问题等议题交换意见。会谈成果显著,双方在能源、航天、AI 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签署 20 余项文件,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进入新高度。
在能源领域,俄方作出重大承诺,普京表示俄天然气将“无限量供应”,满足中国现有及未来可能增长的所有需求。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成就非凡。2024年,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量升至1.0847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对华管道输气量达到31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对华出口860万吨,稳居中国第一大综合能源供应国地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自投运以来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超过400亿立方米,成为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双方还讨论了加快“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新管道的建设。
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的天然气价格低于其出口欧洲的价格,这既是西方制裁下俄罗斯开拓替代市场的需要,也是中俄能源合作互利共赢的体现。2024年,能源合作占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不仅保障了中国能源安全,也帮助俄罗斯开拓了稳定出口渠道。2023年约40%的中俄油气贸易以本币结算,人民币与卢布直接兑换量同比增长300%,对美元在能源领域的霸权地位发起了冲击。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多次反对和压力,中俄能源合作不断扩大规模,2024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管道气同比增长29.4%。美国曾试图以“能源协议诱饵”拉拢俄罗斯,提议其放弃中国技术,但俄罗斯深知美国“承诺”充满变数,且接受美国技术意味着在诸多问题上向美国妥协,这是俄方不可能让步的底线。中俄合作超越了单纯的买卖关系,形成了全产业链合作模式,中国不仅是资源进口方,更是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参与者。
作为对能源合作与战略协作的回应,中国宣布从2025年9月15日起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持续至2026年9月14日,俄罗斯公民来华经商、旅游、探亲等可免签停留30天。免签政策实施后,更多俄罗斯游客将走进中国的大街小巷。从繁华的上海外滩到宁静的
丽江古城,两国民众的友谊将随着面对面的交流而深化。
这一政策实现了从“团体限定”到“个人开放”的跨越。政策红利已在经济领域显现,海南实施相关政策后,俄罗斯游客人均消费达1.2万元,带动了免税购物等产业增长;黑龙江跨境电商借免签客流,2025年上半年对俄贸易额同比增长41%。
中俄关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基础上,不针对第三方,不受一时一事影响,已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两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上互相支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俄协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从能源安全到人员往来,从经济交融到国际事务协调,中俄两国正在构建一个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中,中俄关系稳如泰山,两国合作正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向前推进。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