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晨又拿奖了。”刷到这条热搜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她怎么还没凉?
7月那场版权大战,把《年轮》撕得稀碎。一边是汪苏泷直接掐掉所有演出授权,一边是张碧晨甩出国家级版权登记。直播间里弹幕乱飞,广州演唱会门票滞销,怎么看都是死局。
结果8月底,东方风云榜直接把“亚洲最佳女歌手”塞到她手里。更离谱的是,主办方还安排她和汪苏泷同台,俩人隔着三米远唱串烧,默契地避开《年轮》,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观众席有人小声嘀咕:“这算和解吗?”旁边立刻有人翻白眼:“成年人的世界,利益比面子重要。”
确实,张碧晨这次翻身靠的不是道歉,是业务能力。她唱《笼》的时候,高音稳得像没经历过全网黑。汪苏泷拿最佳男歌手,领奖词里一句没提前尘往事,但镜头扫过他,眼神里那点复杂,比任何声明都真实。
说到底,音乐圈跟职场没两样。合同没写清楚的事,事后扯皮永远两败俱伤。柯以敏和巫启贤当年闹到对簿公堂,现在年轻人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但《年轮》这种级别的歌,十年后再听,谁还记得当年谁哭了谁笑了?
张碧晨这次能翻盘,不过是证明了:在流量时代,作品永远是最后的底裤。你可以被黑上热搜,可以被骂出演唱会,但只要还能唱,就总有机会把话筒重新举起来。
至于版权争议?留给律师和粉丝去吵吧。普通人只记得,颁奖典礼那天,她穿银色礼服唱到副歌时,全场手机灯海亮得像银河。那一刻,谁是谁非好像突然没那么重要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