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国举行93阅兵,美媒倒打一耙:这是要抹除美国的“胜利作用”

懂点历史赵富贵 · 3 天前
文|懂点历史赵富贵
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
<hr>中国纪念抗战胜利,美媒却坐不住了。93阅兵刚刚落幕,美国一些媒体立马跳出来指责,说中国这是在“改写历史”“抹除美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地位”。
本来是一场纪念战争胜利、缅怀和平的仪式,却被搞成了地缘政治的口水战。这回,谁更心虚,谁在借题发挥,一目了然。
阅兵是纪念,不是挑衅,美媒为何“玻璃心”?

93阅兵,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型活动。场面宏大,意义非凡,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和平的承诺。
1.jpeg
取材网络
可美国一些媒体却像踩了尾巴,CNN、华尔街日报等纷纷发文,说中国这是在“重新书写二战历史”,试图“淡化美国的贡献”,甚至警告“可能激化地区紧张”。
这逻辑听起来有些拧巴。抗战胜利日,本就是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历史节点。3800多万伤亡,百余座城市被毁,中国从战争一开始就是反法西斯主力之一。如今举行纪念活动,凭啥还要顾忌美国人脸色?难道纪念自己国家的胜利,还得先征求“遥远盟友”的意见?
更何况,阅兵中既没有针对美国的言辞,也没出现任何“美军抹除”的字眼。反倒是美媒先入为主,自己对号入座,非要把中国的纪念日当成对自己的“挑衅”。
2.jpeg
取材网络
这种反应,说白了,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他们习惯了自己在二战中扮演救世主的叙事,一旦其他国家开始讲述自己的历史,美国那套“我们拯救世界”的剧本就容易被边缘化。这种被边缘的恐惧,才是真正让他们“焦虑”的来源。
谁在改写历史?美国的“胜利叙事”才是最大滤镜

其实,真正在改写历史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从好莱坞大片到中学历史课本,美国人已经习惯了一个版本的二战史——诺曼底登陆、珍珠港复仇、原子弹终结战争,全世界靠美军拯救。中国的抗战,常常被一笔带过,甚至连苏联的作用也被模糊处理。
可事实是,中国的战场牵制了日军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力,是太平洋战争得以推进的重要战略缓冲。没有中国的坚持,日军南下会更早,盟军的反攻路线也会更加艰难。在这场全球战争中,中国不是配角,而是重要的主战场之一。
3.jpeg
取材网络
美国媒体这次“倒打一耙”,看似是对中国立场的质疑,实则是对自己历史叙述权的焦虑。他们希望全世界都接受一个版本的历史——美国是拯救者,别人都是受益者。一旦有人站出来说:“这场战争我们也打得很苦,也贡献巨大。”他们就开始不安了,怕“主角光环”被抢走。
更微妙的是,这种历史焦虑背后,是对现实地缘格局的担忧。中国如今不再是战后那个百废待兴的国家,而是一个有能力、有立场、有声音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讲述自己的历史,自然会引发某些人的“警觉”。
阅兵背后,是对未来秩序的话语权争夺

中国这场阅兵,不只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宣示。它传递的信息是明确的:中国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让别人替自己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告诉世界:我们有能力捍卫和平,也有责任维护秩序。
4.jpeg
取材网络
而美国某些媒体之所以反应过度,恰恰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过去那种“由西方主导叙述、亚洲国家配合演出”的国际话语结构正在被打破。当中国开始在全球讲述自己的历史,美国那种“唯一胜利者”“秩序缔造者”的身份就面临挑战。
这场争议,其实不是历史的争议,而是话语权的较量。中国阅兵讲述的是自己的胜利,美国则担心这种叙述削弱了它在全球秩序中的“主导地位”。但话又说回来,一个真正有信心的大国,不该害怕别人讲述自己的贡献,更不该试图垄断历史的解释权。
如今的世界,不再是某一个国家说了算。中国通过阅兵表达自己的历史立场,是在重新争取全球叙事的主动权。谁都不能忽视中国今天在捍卫和平、维护稳定中的力量和角色。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格局的回应。
5.jpeg
取材网络
93阅兵,是中国对抗战历史的庄严纪念,不是为了争抢“谁更胜利”的剧本。真正的历史不该被压缩成某一国的独白,也不能成为外交博弈的筹码。
哪个国家在战争中出了多少力,历史记得清清楚楚。谁在借纪念搞话语战,谁在怕别人讲真话,读者也能看得明明白白。历史不是用来争功的,而是用来警醒现实的。
参考资料
央视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缅怀先烈、赓续血脉 九三阅兵准备就绪!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