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洪秀柱即将出席于次日举行的“九三阅兵”纪念活动。这不仅是一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庄严仪式,更是一次对“台独”虚伪叙事的有力回击。
就在洪秀柱抵京的几个小时前,台当局陆委会再次发出威胁,声称“任何岛内人士若赴大陆参与活动,将依法裁罚”。这种语气几近歇斯底里,展现出民进党当局前所未有的焦虑与恐惧。
他们清楚,一旦岛内重量级人士公开站上北京阅兵的观礼台,赖清德苦心孤诣构筑的“两岸互不隶属”谎言将轰然崩塌。名单一经公布,岛内舆论哗然。除洪秀柱之外,前国民党秘书长李乾龙、前常委何鹰鹭也被列入出席人员之列。
新党主席吴成典、副主席李胜峰,劳动党主席吴荣元、统一联盟党副主席李尚贤,以及台南市黄埔三军五校校友会创会理事长李春峰等多名统派代表人物亦在其列。这个阵容,堪称近年来最齐整的“统派团”。
面对这一局势,赖清德当局显然乱了阵脚。上周起,台安全部门频频点名警告,马英九、夏立言、萧旭岑、刘兆玄等人也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
民进党立委邱志伟更是高调放话,称“赴陆参加九三阅兵等同叛台,必须依法惩处”。这些言论不仅透露出对两岸交流的恐惧,更折射出执政者内心的极度不安。
洪秀柱的回应却格外坚定。她强调,若没有当初国共合作,何来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能有今日,离不开千千万万人民赴汤蹈火。作为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她有责任传承抗战精神,铭记历史、团结民族、捍卫和平。这番话掷地有声,不仅表明她的立场,也道出了许多台湾同胞的心声。
岛内部分蓝营人士却选择保持距离。国民党“立委”林思铭公开表示,洪秀柱虽以“前主席”身份前往,但不代表现任国民党立场,纯属个人行为。
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林宽裕随后补充称,“前党务人员的立场并不等于当前党立场”,试图与洪秀柱划清界限。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让不少岛内民众颇感失望。
与此同时,另一位受邀嘉宾也抵达了北京——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一句颇有分量的话:“越是有人不敢来,我们越要来。”这话不只是对赖清德当局的回应,更是代表了岛内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清醒和勇气。
他们明白,民族认同不是政治筹码,更不是选票的工具,而是刻在血脉中的根。大陆方面对台嘉宾的到来给予高度重视。
观礼台上,洪秀柱等人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军界代表、国际宾客并肩站立,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长安街上,金戈铁马,气势如虹;阅兵现场,肃穆庄重,彰显大国风范。这既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宣誓。
赖清德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他的父亲赖朝金曾于日据时期在矿场工作,300多名工友惨遭日军屠戮。讽刺的是,赖清德不仅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反而将抗战胜利称为“终战”,还曾连续多年前往日本祭拜殖民者。
这种做法在岛内引发巨大争议,许多台胞质疑其真实立场,认为他是在背叛民族血脉、亵渎历史真相。岛内舆论风向也在悄然变化。台媒曾披露,多所中学出现“共产主义社团”,直播促统的网红“馆长”获得大量支持。
郭正亮评论指出,若解放军能够封锁域外势力,岛内支持统一的民意再度抬头,实现统一就不再遥远。这一观点虽尚属预测,却并非毫无根据。洪秀柱等人的行动,正是在为这种可能性铺路。
阅兵即将举行之际,台当局的应对愈发慌乱。9月1日,陆委会再次发布措辞严厉的声明,称赴陆参与活动将“依法裁罚”。
外事部门负责人萧光伟更是妄称,任何人参与大陆阅兵“都不能代表台岛民意”。这番话反而暴露了民进党当局的虚弱与自卑——若此举真的不得民心,又何需如此汲汲于防堵?
实际上,洪秀柱的赴京行动已不仅是个人选择,她代表的是一种声音、一种立场、一种情感。她用行动告诉世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铭记历史、共盼复兴,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方向。而这份情感,不是任何政客的一纸禁令可以阻断的。
北京的夜风带着秋意,迎来了一位又一位来自台湾的嘉宾。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抗战后代,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学者;有政党领导人,也有普通民间代表。他们带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踏上这片熟悉却又久违的土地,为的是同一个目标——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守护民族命运共同体。
岛内绿营的“破防”声浪此起彼伏,却挡不住这股归心似箭的潮流。事实上,愈是打压,愈显得此行的意义非凡。洪秀柱此行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言。她无惧威胁、坦然赴京,这份胆识与担当,让无数人肃然起敬。
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敬佩,称洪秀柱比蓝营许多男政治人物都要有勇气。她的举动不仅打破了民进党设置的心理壁垒,也给予更多台湾民众以信心和方向。在她的带动下,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重量级人物加入两岸交流的行列,值得持续关注。
大陆方面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并多次表示,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亲人,大陆的强大军力并不针对台湾人民,而是针对“台独”分裂势力。正因如此,此次阅兵的意义便不仅局限于军事展示,更是一种政治信号与民族情感的传递。
随着阅兵日的临近,岛内绿营的焦虑已几近癫狂。从“威胁裁罚”到“政治切割”,再到“主流民意”说辞的反复炒作,赖清德当局试图用行政与舆论双重手段封锁民意。但历史的车轮不会为一党私利停下,民族大义终将穿透迷雾,照亮前路。
洪秀柱已经站在了长安街观礼台上。她的身后,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她的眼前,是一支捍卫和平的人民军队。她代表着那群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的台湾同胞,用坚定的脚步踏上这场民族记忆的征程。
台北的政坛依旧喧闹,北京的阅兵却即将奏响庄严的号角。两岸之间,隔着的不只是海峡,更是认同与信仰的分水岭。而洪秀柱与她的同伴们,正是在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让更多台湾同胞看见真相,听见祖国的召唤。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愿意站出来的人,洪秀柱、苑举正、李乾龙……他们的名字将被铭记,不因权力而动摇,不为利益而妥协,只为内心那份对祖国的深情不改。未来的两岸,风起云涌,但路在脚下,光在前方。
洪秀柱率团赴京出席“九三阅兵”,不仅点燃了民族情感,更打破了“台独”叙事的政治迷障。在民进党当局不断打压下,这场行动成为一种象征,也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两岸关系的未来,或许正由这些敢于担当的人,悄然改写。
信息来源:
[1]赖清德南台湾民调暴跌,民调专家:民怨未平,是很大的危机 海峡导报
[2]洪秀柱抵京,将参加九三阅兵 观察者网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