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的脚步落在北京,她不是第一次走进大陆。她出现在观礼台。不是所有人都能安静看着她的背影,民进党很多人坐不住了。特朗普没有开口。有人想听他的声音,却等不到一句话。
洪秀柱,国民党前主席,93阅兵出席,身份很显眼!
台北的政坛气氛紧张。舆论一阵哗然。九三阅兵还没开始,岛内已经有人攻击她。民进党议员话很难听。网络上也有人冷嘲热讽。洪秀柱坚持自己的路线,去年北京冬奥她就公开说“台湾不能缺席”。
东风导弹方阵经过天安门。洪秀柱目不转睛。大陆武器阵容集体亮相。阅兵时间是70分钟,45个方队,很多国产现役装备出场。导弹队形很整齐。钢铁洪流就在她眼前。
洪秀柱做得直接。她不回避舆论。她站在现实里。面对岛内各种批评,她没有后退。她说的“共享中华民族荣光”让民进党很头疼。绿营觉得洪秀柱是在释放“错误信号”。但她确实代表一部分台湾人的声音。
台独叙述开始摇晃了。台北大学郑又平评价,洪秀柱这样的人物,其实很多台湾人心里是认同的。民进党方面只能用噪音去掩盖这些观点,只剩下集体破防。
93阅兵有一个特别主题,纪念抗战胜利,也强调反法西斯。这成为一个历史回响。阅兵展示,威慑行动很清楚。现代化武器对分裂势力有更明确的警告。在长安街上的铁流,很多人都看得懂它的意思。
阅兵还有一个很直接的表现。国家意志很强。在军队展示里,能看到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观礼上能感受得到。洪秀柱看着歼-20飞过,她也明白台独倒计时已经在进行。
民进党的应对有破绽。他们面对洪秀柱时一边叫嚣,一边要向外澄清。攻击她“卖台”,又强调亲美路线不会变。实际上,这是怕美国不高兴。民进党长期把台湾包装成“被威胁者”,但对真正的两岸亲近说法反驳不出来。
特朗普沉默不语。美国不为台独公开站台!
美国对台湾军售总额过百亿美元。不愿承诺协防台湾。这些交易更像是空头支票。美国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不会为台湾与中国正面冲突下注。洪秀柱参加北京活动,美国一言不发。信号很明显,台湾不在美国利益的核心圈。
民进党坚持“亲美抗陆”。但美国总是保持距离。军售订单一次次增加,却没有真正安全的保障。民进党表现得很依赖,但美国的态度是缓慢而冷漠的。
赖清德当局还在试探大陆底线。《反分裂国家法》的红线已经被触碰。两岸交流其实不被武力挡住。反而是台独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洪秀柱的行动成了现实证明。
台湾不能永远漂泊。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岛屿归属的答案很清楚。大陆的动作在台海直接展现。洪秀柱的现场见证,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次提醒。美国和台湾之间的关系其实很脆弱。
民进党攻击洪秀柱,其实很无力!
民进党一边说坚定亲美,却一边怕美国沉默。美国的重心早不是台湾。台海局势里,美国更在意谈判桌上的筹码。民进党扮演的是“提线木偶”的角色。没有决定权。特朗普没开口。他的沉默比任何话都管用。
台海的未来不是选择题。历史进程在推进。台湾问题对美来说不是核心利益。每次阅兵,每次方阵通过。不只是武器展示。这是统一意志。洪秀柱只是一个缩影。
岛内政坛对洪秀柱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说她叛变,有人说她勇敢。其实都没有实际效果。岛内的主流民意在被噪音覆盖。民进党破防,但大陆的步伐没有停下。
洪秀柱的行为让民进党内压力大。实际上一部分台湾人没有声音。阅兵成了他们看到真实大陆力量的窗口。阅兵里的钢铁队伍,已经说明台海的趋势。
外部势力对于台湾事务没有兴趣。美国不会和中国为台湾摊牌。美国的关心始终是经济,而不是台湾的安全。洪秀柱能去北京,已经说明了变化。
台湾的未来,一直在大环境下浮动。民进党用各种舆论去掩盖自己的弱势。但现实是岛内的安全状况和美国的态度关联不大。钢铁队列已经给出直白答案。
洪秀柱说她希望台湾能和大陆统一。她的举动给岛内外都带来不同解读。阅兵的场景,台海的波动,民进党的惶恐。每个细节都在提醒变数不止。
台海问题,美国低成本下注,台湾难做主动者!
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一直在矛盾中摇摆。对内宣传强硬,对外低头。实际掌控权不在自己手。洪秀柱当面见证大陆军力崛起。民进党一边破防,一边澄清立场。岛内民意某些地方已经开始松动。
结语
洪秀柱的北京之行和九三阅兵,把岛内主流政治生态推到更清晰的位置。民进党面临两重压力,美国态度没变,台海局势更多是大陆力量说了算。台湾的问题不再只是岛内讨论,外部势力已经冷淡,现实政治比喊口号实用得多。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