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议开端:音乐人一句话,点燃全网
2025年的内娱,从未如此“热闹”。
先是湾媒造谣孙俪“移居英国”,后脚音乐人三宝在综艺里甩出一句“孙俪不够百变,不是好演员”,直接把娘娘送上热搜。网友集体破防:“这届黑子连剧本都不带换的?”
三宝的质疑看似犀利,实则暴露了外行视角的局限——一个搞音乐的跨界评演员,隔行如隔山的尴尬跃然纸上。但这场争议,恰恰撕开了内娱的荒诞现实:当流量至上成为潜规则,真正用作品说话的演员,反而成了“异类”。
二、演技封神?数据和细节是最好的回答
要论孙俪的演技,数据和细节比任何辩解都更有力。
2025年她交出两部现象级作品:
• 《乌云之上》:饰演女警韩青,单手倒车入库的动作被刑侦从业者认证“像极了三天没合眼的我们”。为演好角色,她提前三个月学痕迹鉴定,片场追车戏重拍七次,只因“跑步姿势不像长期训练的警察”。
•
《蛮好的人生》:保险精英胡曼黎的获奖感言,从“我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到“因为人一旦到了巅峰,剩下的就只有下坡路了”,台词设计耗时两周,灵感来自邓超的灵魂提问:“如果是你站在领奖台上,你会说些什么?”
专业影评人李星文一针见血:“孙俪的厉害,在于她能把‘套路’演成‘人性’。《甄嬛传》的眼泪是宫廷生存指南,《蛮好的人生》的眼泪是中年女性的生存宣言。”更绝的是,这两部剧同期播出,观众画像截然不同——《乌云之上》男性观众占65%,《蛮好的人生》女性预约用户超70%,直接验证了她“国民演员”的市场弹性。
三、内娱变形记:当同行都在“卷”流量,她偏要“慢”下来
2025年的内娱,演员们都在“卷”什么?
• 转型短剧:许鹏、姚亦澧等演员扎堆拍“5分钟高潮”的竖屏短剧,数据漂亮但口碑扑街。
• 直播带货:舒畅、朱梓骁靠“演技式卖货”年入过亿,但演技被嘲“退化到网红水平”。
• 跨界捞金:陈赫的“贤合庄”爆雷,周冬雨的“清纯人设”崩塌,田亮的“跳水冠军”滤镜碎一地。
对比之下,孙俪的“固执”反而成了稀缺品:
• 拒接烂片:2025年她推掉8部偶像剧,只因“角色没层次,像AI生成的”。
• 深耕现实题材:《三十九二十八》聚焦女性年龄焦虑,《执念如影》探讨跨龄爱情,被网友称为“内娱版《俗女养成记》”。
四、家庭至上:她的“算盘”比剧本还精
如果说演技争议是“外行看热闹”,那“移居英国”的谣言才是真·无妄之灾。湾媒前脚爆料,孙俪后脚就在结婚15周年纪念日发文:“很喜欢上海这个小家,要在这里一起慢慢变老。”配图是全家福——13岁的等等菜地劳作,8岁的小花荡秋千,邓超挖红薯,画面温馨到网友酸成柠檬精:“这哪是豪门?分明是田园综艺现场!”
孙俪的“家庭哲学”早有迹可循:
• 教育方式:带娃摘菜、孵小鸡、参加宠物领养活动,被媒体戏称“农场主式育儿”。13岁的等等菜地操作熟练如老农,8岁的小花瑜伽、练字、跳舞样样精通,但孙俪最骄傲的是“他们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 时间管理:刘涛曾吐槽找孙俪聚会“只能吃中饭,四点前必须散伙”,因为她“要赶回家陪孩子”。主演的剧开研讨会,她直接缺席去陪女儿比赛,被网友封为“内娱最狠时间管理大师”。
五、孙俪的“人设”为何立得住?
从《玉观音》到《甄嬛传》,再到2025年的双剧霸屏,孙俪的“人设”从未崩塌,原因有三:
1. 演技的“破坏性创新”:张艺谋曾评价她“做功课,弹乐器,干什么一点都不让你催”。拍《影》时,她为一场古琴戏苦练两个月,手指磨出茧子仍坚持。
2. 家庭的“优先级”:邓超曾调侃“她接戏先看地图”,只接上海及周边剧组,下戏就回家。这种“家庭至上”的态度,让她在“事业粉”和“妈妈粉”之间找到平衡。
3. 行业的“清醒剂”:当同行沉迷流量时,她带娃等夕阳;当演员扎堆短剧时,她研究保险精英的微表情。正如网友所言:“孙俪的剧,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是爽文还是纪录片。”
结语:这届网友可能没读懂她
回到最初的争议:孙俪到底是不是好演员?
三宝的一句否定,或许能引发讨论,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她都不算好演员,那内娱一大半人恐怕连“演员”二字都配不上。
在这个流量至上、人设横行的时代,孙俪用20年证明:真正的演员,不需要靠“百变”证明自己,而是能把每个角色都演成“唯一”。就像她在《蛮好的人生》里说的:“胡曼黎,你是最棒的,加油!”——这句话,何尝不是她对自己的期许?
数据彩蛋:
• 2025年孙俪两部新剧播放量破150亿,豆瓣均分8.3,远超同期流量剧。
• 某平台统计“最想合作演员”榜单,孙俪以87%的支持率登顶,评论区高赞:“她接戏,我必追!”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