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特朗普突然对美军下令,两艘核潜艇逼近俄罗斯,普京回应很有意思

北大王勇教授 · 6 天前
就在外界对乌克兰战事走向愈发焦虑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对美军下令,两艘核潜艇迅速逼近俄罗斯。这一举动迅速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那么,特朗普为何在此时打出核威慑牌?而美方突如其来的战略施压,普京又说了什么?
当地时间8月1日,特朗普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已下令将两艘美国核潜艇部署至“适当区域”,并解释派遣核潜艇是为了“保护美国公民安全”以及回应俄罗斯方面“愚蠢且煽动性的言论”。

此前,在特朗普给普京下达“50天最后通牒”后,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讥讽这种做法只会把双方推向战争边缘,还嘲笑特朗普不要做瞌睡乔。这种对特朗普和美国的双重侮辱,让朗普彻底爆发了。对此,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怒斥对方“失败的俄罗斯前总统”正在“进入危险境地”,随后便发布部署核潜艇的命令。
要知道,核潜艇的部署属于高度军事机密,极少公开,但特朗普这一公开宣示,显然有自己的小算盘,美国现役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潜艇可搭载24枚三叉戟II D5导弹,每枚弹头当量可达475千吨TNT,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30倍以上,其射程可覆盖俄罗斯绝大部分本土,而隐蔽潜航能力又使其难以定位与拦截。
这种核威慑力量,一旦部署到俄罗斯近海,理论上可随时对俄方城市或军事基地实施致命一击,特朗普此时把两艘潜艇部署到靠近俄罗斯的位置,本质就是用核威慑来给普京“最后通牒”加码,也借此反击了梅德韦杰夫对他的羞辱。

但俄罗斯方面的回应却颇有意味。普京并没有像梅德韦杰夫那样言辞激烈,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态度,回应这场骤然升级的口水战。他在与白俄罗斯总统会晤时淡淡地表示:“所有的失望都源于过高的期望,要想和平解决问题,需要静默谈判,而非公开的高调威胁。”
显然,普京的言辞虽比梅德韦杰夫更为克制,但也并未表现出任何妥协的意愿。面对特朗普高调部署核潜艇,他虽然没有直接回应,却在军事上持续加大对乌克兰的攻势,还宣布新一批高超音速导弹完成部署,明里暗里透露出俄罗斯不肯退却的意味。
当然,这场“潜艇博弈”的背后也藏着一层深意,那就是特朗普与普京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众所周知,特朗普首个任期,屡次因对普京“过于友好”遭受批评。而如今,他却反而选择在乌克兰问题上出手更狠,比拜登更快抛出最后通牒,更早使用核威慑语言。这种看似“翻脸”的转变,其实就是赢得政治筹码。既要打破他“通俄”的旧印象,又要塑造一个能对普京说不的强硬形象。

而这恰恰又反映出特朗普“极限施压”策略的最大风险所在。一旦俄罗斯无视威胁甚至反击升级,那么特朗普该如何回应,是继续加码制裁,还是不得不接受局势失控的事实?历史给我们留下过惨痛的教训,1962年古巴危机中,美国封锁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并派遣潜艇与驱逐舰对峙,双方便一度在核战争边缘徘徊。
当年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最终在互信与秘密磋商中达成妥协,避免了全面战争。如今,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核潜艇”组合拳,若不能换来俄方回到谈判桌前,只会让乌克兰及整个欧洲陷入更大不确定之中。

总的来说,这场看似激烈的对峙背后,其实是一场带着强烈个人动机的战略角力。特朗普想用军事手段高调掩饰政治焦虑,普京则试图在沉默中继续推进自己的地缘棋局。但无论美俄最终谁在这场心理战中占上风,毫无疑问的是,乌克兰仍将在战争阴影下挣扎,世界也将在紧张与观望中迎接又一个可能的临界点。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