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的消息,像一颗石子丢进湖面,在财经圈和舆论场激起了巨大涟漪。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两则股权冻结信息,涉及金额高达94亿余元,冻结期限为三年,执行法院是北京金融法院。
消息一出,瞬间引发热议。
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画面:近一年多来,王健林每次公开露面,都让人心生感慨。他明显暴瘦,整个人瘦脱了相,眉宇间少了昔日的意气风发,多了几分憔悴与沉重。一个曾经的首富,从“定一个小目标,先赚它一个亿”的豪气,到如今频频传出企业债务危机、股权被冻结的消息,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什么。
要理解王健林的暴瘦,得从万达的起落说起。
万达的辉煌曾经是传奇。以地产为起点,王健林把万达做成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万达广场遍布全国,文旅项目风头无两,甚至还大举进军海外,收购影院、投资体育,力图打造全球娱乐巨头。
那几年,王健林的名字,几乎就是企业家“野心与魄力”的代名词。
然而,从2017年开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强金融监管、去杠杆,房地产行业逐渐收紧,万达当年那套“高杠杆+快速扩张”的打法,瞬间失灵。
资金链吃紧,债务压力飙升,万达不得不大规模出售文旅项目、酒店和海外资产。那些年间,外界常常看到的新闻是:万达在卖,卖项目,卖资产,卖未来。
国内房地产进入寒冬,融资环境收紧,消费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万达依旧走得艰难。如今94亿股权被冻结,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更让人对其未来充满担忧。
企业兴衰,最直观的体现往往写在企业家的脸上。
王健林的暴瘦,其实并不只是身体状态的问题,而是心理与精神上的折射。长期的债务重压,外界的关注与质疑,加上企业转型的重重困难,都会让一个人日夜操心。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首富,变得形销骨立,这背后的故事,比任何新闻报道都更让人感到唏嘘。
说到王健林,外界自然会想到他的儿子王思聪。
曾经的王思聪,是娱乐圈和财经圈的顶流人物。他怼人、炫富、开派对,几乎每一个举动都能上热搜。作为“国民老公”,他是无数网友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近两年,王思聪突然“消失”了。没有了公开的高调发言,也少了出入公众场合的身影。
一个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富二代,忽然变得安静如常人。有人说他是厌倦了,也有人猜测,是因为家族企业的压力,让他不得不收敛锋芒。毕竟,在父亲企业频频传出债务危机、股权冻结的背景下,他如果还像过去那样“浪”,只会招来更多非议。
过去,王思聪的底气,来源于父亲的商业帝国。如今万达自身难保,王思聪的潇洒自然也要打折扣。
这次94亿股权冻结,让外界有了更多解读。
很多人怀疑,万达未来是否还有偿债能力,转型能否成功,能不能撑过房地产行业的低谷。
王健林曾经的“一个亿小目标”,如今听来像是调侃。大家看到他暴瘦、万达遇险,也感受到“富豪不易做”的残酷现实。
对王健林来说,这不是第一次经历低谷,但可能是最难的一次。因为这次不是单纯的企业问题,而是整个行业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他能否带领万达找到新出路,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对王思聪来说,或许也是一个“重新定位”的机会。过去的高调已经难以为继,他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仅仅依赖家族光环,这将决定他未来的走向。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