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隔壁老王,编辑|夕阳
周杰伦这人,谁没听过,音乐圈那种让人一下就想到的名字,没法绕过去
从“周董”刚出道那会,到现在大家都叫的“奶茶伦”,他唱的那些歌,听着长大的,年轻人说起来还是有话题,朋友圈讨论,微博热搜,音乐节现场,哪哪都能扯上他的事,票都抢不到,大家说起来,感慨挺多
他火归火,争议也没断过,网上专门分析他的唱腔,说那种“口齿不清”,有人拿着老专辑吐槽,说歌词听不明白,自己家里,父母那辈没几个能接受他的风格,觉得他这路子和以前的流行歌差太多
出生台湾,家里条件一般,上学那会音乐特别上心,钢琴学得早,小时候老师也夸,自己啥都想试试,结果后来,考音乐系,没考上,落榜了,家里没多说,他就去餐厅打工,服务员做得挺辛苦,晚上回家还琢磨怎么写歌,比赛没少参加,录音设备自己攒钱买,录了好多小样,给唱片公司寄过去,基本上都被退回来了
有一次,公司老板当面说,歌听不懂,唱得糊弄,直接被怼,网上翻到老采访,大家还在评论区开玩笑:“你这发音,听了十年才明白歌词,第一个听明白的是谁”
但他一直没停,继续写,继续投,后来才碰上吴宗宪,算是人生的转点吧,阿尔发音乐公司里当助理,帮别人写歌,写了十几首都被退稿,憋着劲,吴宗宪跟他说,十天写五十首,我帮你出专辑
这任务扔过来,他拼了,真干出来了,《Jay》第一张专辑出来,瞬间就火了,身边朋友那会都在放他的歌,学校晚会上全是他的歌,论坛里讨论都是“周氏音乐”,亚洲流行天王,这词先喊出来,后面跟着就是票价、演唱会、各种爆款
名气越来越大,质疑也越来越多,有人说他这几年歌没创新,老是那套,江郎才尽,写不出好歌了,评论区一堆说新歌没劲,不如以前,大家等着新专辑没等到,开始质疑是不是不行了
他自己还在试新东西,电影拍了几部,导演、演员都干,票房不差,但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说演得一般,音乐圈里再厉害,电影这块没那么亮眼,乐评人专门写长文说他下坡路,经典歌越来越少
生活方面,奶茶这事儿火了,照片一出,大家讨论身材,身边朋友开玩笑让他少喝奶茶,社交平台晒幸福,跟昆凌结婚,女儿儿子照片分享,粉丝说现在日子太安逸,激情没了,创作动力是不是也跟着淡了
只不过,他很少回应,还是低调写歌,偶尔出作品,演唱会照常,票照样难抢,影响力还在,歌迷照样等着,每次发动态,热搜就跟着上,大家买票,排队,演出现场全是他的粉丝
专辑数量这几年少了,2016年出《周杰伦的床边故事》之后,速度慢下来了,歌迷等得急,新闻还是不断,演唱会票抢爆,社交平台一天一个话题,谁唱谁模仿都能带流量,时代符号这词挂在他头上,大家说起来青春就是听他的歌,乐坛影响没变
他经历了那些争议,从“唱不清”到“被尊敬”,音乐圈子里人提到他还是服气,票难抢,专辑难等,大家心里认这号人
是不是不年轻了,是不是换方式玩音乐了,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
成功靠才华、努力,争议是绕不开的,价值不能只看一时的成绩,这人不停突破,时代的流动里留下印记,走到哪步,大家盯着看,他的歌和记忆,大家都记得,很久以后也是这样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