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董卿流泪坦言时至今日,我依然极度自卑,但我选择与自己和解

勇敢 · 昨天 11:38
“原来董卿也会哭到妆花。
1.png


2.png

刷到这条热搜时,不少人愣了——那个在春晚零失误、出口成章的女人,居然在发布会现场哽咽得说不出话。
她说的不是台词,是心底那句“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
弹幕瞬间炸锅:原来“别人家的孩子”也会偷偷嫌弃自己。
把镜头拉回她的童年,就能明白这声哽咽不是作秀。
3.png

上海弄堂里,别的小女孩跳皮筋,她得站在父亲书桌前背成语;别家孩子看动画片,她被要求写“观后感”——不是看完写,是背完《红楼梦》再写。
一次考了99分,父亲冷着脸问那1分去哪了。
那天她躲进厕所,把卷子撕成碎条冲走,也第一次学会把“我不配”三个字咽进肚子。
后来我们看到的“央视一姐”,不过是把当年那个小女孩逼成了永动机:录《朗读者》时,她能把同期声剪30遍,只为去掉一个呼吸声;凌晨三点还在机房,同事劝她歇会儿,她笑笑:“一停就被看穿。
4.png


心理学上管这叫“冒名顶替综合征”——奖杯越多,心里越空。
外人看是巅峰,她自己却像随时会被拎出考场的差生。
真正让她刹车的是儿子的一句话。
5.png

有次她出差前收拾行李,孩子抱着她腿问:“妈妈又要去拿第一名吗?
”那一刻她忽然想起自己七岁时写的日记:“希望爸爸出差,就不用挑我毛病了。
”原来轮回这么容易。
她第一次主动跟台里请假,把节目团队拉去郊外团建,手机统一关机,那天她带头在草地上打滚,白衬衣沾满泥,却笑得比拿奖还松。
6.png

现在的她学会“摆烂”:新书发布会提前一天才背稿,上台前还在后台啃苹果;录影棚里允许自己读错两个生僻字,现场笑着让观众一起查字典;甚至把“每周三不化妆”写进日程,顶着黑眼圈去菜市场买菜,摊主夸她“真人比电视年轻”,她能乐一整天。
央视内部流传一个段子:以前审片,她坐第一排拿激光笔逐帧挑刺;现在她搬个小马扎坐门口,给每个加班的实习生递热牛奶,口头禅变成“差不多得了,留点毛病才像人”。
有人担心她“下凡”后会跌下神坛,数据却打了脸——《朗读者》第三季首播收视率破2,弹幕里最高赞是“原来董卿也会结巴,我原谅了自己”。
她公开的心理医生笔记被疯转:允许60分,才有力气拿100分。
7.png

评论区成了大型“自首”现场:有人晒出考了CPA却不敢升职的邮件截图,有人坦白年薪百万仍偷偷改PPT字体到三点。
那条“完美受害者”的隐形链条,被她亲手掰断。
最新的消息是,她正筹备一档叫《松一松》的短视频,拍的就是自己犯错合集:把“耄耋”读成“毛至”,咖啡洒在白西装上,甚至素颜眼角的皱纹全4K高清放送。
团队起初不敢剪,她一句话怼回去:“我都敢活,你们还不敢播?
8.png

”预告片末尾,她对着镜头眨眼:“别再拿我当标准,去洗个脸,镜子里的你比董卿珍贵。

所以,下次再觉得自己“不够好”,就想想那个在亿万观众前掉泪的女人。
她用了四十年明白:真正的底气,不是零失误,而是失误后还能把话说完。
9.png

自卑不会消失,但它可以变成一根柔软的绳子,牵着我们去接地气,而不是上吊。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