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爆猛料!宗馥莉或另立门户,启用新品牌

大佬灼见 · 6 小时前
提起娃哈哈,很多人脑子里还是那个穿布鞋、讲“实业兴国”的宗庆后,和一瓶陪伴了几代人的AD钙奶。但时代真的变了。
宗庆后去世这几个月,关于“家族内斗”“豪门遗产”的八卦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等着看这家民族饮料老牌的下一步。
可就在外界还沉浸在瓜田里时,宗馥莉却已经在悄悄“换天地”。
据蓝鲸新闻报道,记者从多个信源了解到,娃哈哈或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据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科有限公司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相关遗留问题,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1.jpeg

乍一听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为什么要放弃几十年沉淀下来的金字招牌?其实,品牌换新只是冰山一角。
宗馥莉接手后,最先做的不是发声,而是动刀子。
清理老旧产线,关停关系户分厂,直接把天猫旗舰店收回直营,甚至连父亲生前的某些芯片业务都果断注销。
对外,她在西安砸钱建新厂,对内,彻底打散老一套“论资排辈”的家文化。说白了,就是把一艘快散架的老船,重新修整,再一次驶进大风大浪。
很多人觉得她冷血,说她不念旧情。可换个角度想,时代变了,企业要活下去,靠的不能只是“亲情牌”和老臣子守着“铁饭碗”。
宗馥莉不是没情感,而是太清楚现在娃哈哈面临的挑战:外有农夫山泉、怡宝、元气森林这些新锐品牌追着打,产品线老化、渠道疲软,哪一样不是要命的大事?而内部呢?复杂的股权结构、陈旧的管理方式、情感和利益搅在一起,想想都头大。
宗馥莉这些年,其实一直没少被质疑。有人觉得她是“二代”,只是运气好,有个好爸爸。但细看她做的每一步,其实都很“有数”:她不迷信旧制度,反倒敢于创新和试错。
比如她把汇报精简到几百字,不爱听溜须拍马的大报告,直接和一线员工对话;她砍掉各种老旧福利,把考核从年终拉到每季度、每月,甚至给基层员工都定下了走访KPI。她的逻辑很简单:想留下来,就得能打仗;不想努力的,早晚会被淘汰。
这样的改革,谁都知道会得罪人。很多人说她“冷酷”,说她不近人情。但你想啊,一个走到今天的民族品牌,如果继续躺在情怀和故事里混日子,最后只能慢慢被市场淘汰。
宗馥莉看到的,不只是家族遗产怎么分,更关心的是,娃哈哈还能不能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被市场记住、被消费者需要。
其实,品牌更新、渠道重塑、管理换血,这些都不是宗馥莉的“私人秀”。她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在给整个公司争取时间。她深知,父亲那一代靠着苦干实干和时代红利,把企业做大了。
但今天的市场,光靠“喝情怀”已经远远不够了。饮料行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百家争鸣”的局面,今天的消费者更挑剔、更理性,对品牌和产品的要求也更高。娃哈哈如果不能快速转型,迟早会被市场边缘化。
宗馥莉并不把自己当“女版宗庆后”。她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步调。她敢跟法院叫板,敢公开表达不满,她的风格看起来有点“刚”,但其实更像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一种企业家精神——不怕碰壁,不怕被误解,敢于做艰难的决定。
她说过一句话很打动我:“二代接班,意味着你不但要接住好的,也要接住不好的。”
很多人羡慕她生在“罗马”,却没看到她每一天都要和复杂的利益和情感博弈。她不需要外界的同情,也不需要赞美,她只需要时间。时间来证明,她不是在分家产,而是在救一家企业的未来;不是在做秀,而是让娃哈哈真正焕发新生。
说到底,一个企业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外界的掌声,也不是曾经的辉煌,而是面对巨变时能不能顺势而为、敢于自我革命。宗馥莉用行动告诉大家,情怀值钱,但不是万能。只有不断自我进化,敢于砍掉“烂尾楼”、拥抱新机会,企业才能真正活下去、走得远。
我们总说“二代难当”,但或许,真正难的不是站在聚光灯下,而是能不能在风暴来临时,不逃避、不抱怨,扛起责任,把一条旧船修好,带着它继续走下去。
所以,有时候,成长不是一夜之间的爆红,也不是外人眼中的风光,而是那些沉默、果断、甚至“冷酷”背后的坚持和担当。
宗馥莉的故事,其实也是现代企业转型的缩影——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敢于做减法,才能给未来腾出真正的空间。
企业如此,人生亦然。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