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了,家里那份安静很久没有改变。天有点冷,花坛边残留几朵花。周围没有吵闹,只有落叶和风声。像什么都停在那一刻。
墓地位置显眼,台北阳明山臻善园,道路旁边有几块大石头。没有石碑,没有围栏。选择花葬,对她家人来说很平常。他们说自然环境就够标记。
86岁,数字很明确。她于2024年12月4日下午去世。在新北淡水家里,秘书第一时间发现没有呼吸。警察看过,没有外伤,没有意外。她留视频和遗书,说不愿意慢慢衰弱下去。
遗嘱直接发在脸书。她生活最后几年,大多数时间里都没有外人,只有儿子陈中维,媳妇何琇琼,还有两个孙女。全家人照顾,淡水的房子很值钱,估值大约1。2亿。
她从四川成都搬到台湾,1963年那本《窗外》出版后就开始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未来。书里是爱情,是选择。后来那些《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统统被改编成电视剧,火了好多年。
平鑫涛与她结婚在1979年,创业,开出版社,项目做得很大。翻译、印刷、销售,各地都有他们的书。平鑫涛病了十年,住院到最后。2019年人走了,家族财产分配不顺利,让她也很疲惫。
12月11日,她正式安葬。上午9点台北二殡简单家祭,直接火化,搬去阳明山花葬。陈中维亲自撒骨灰,何琇琼和两个孙女陪着。整个流程全部删繁就简,仪式里没有发言。轻音乐环绕,现场有熟悉面孔,像林心如、俞小凡、李翘君这些人,都静静站在一角。
骨灰区在东北角。与平鑫涛的安葬点隔2公里,不在一起。她自己选的那个地方,被花丛和树木包围。没有碑,没有牌,没有人声。
12月中旬,气温大概10度。粉丝们从各地赶来,带着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小彩灯挂在树上。玫瑰、康乃馨一大片,围绕着花坛。节日气氛有点夸张。陈中维公开墓地信息后叮嘱大家别带香烛,要注意环保。大家也遵守,没有杂物,也没有祭品。
人群边上,有人在低声说琼瑶写的那些故事。《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每个年代都有人追。湖南老家专门做了纪念馆,里面堆满她的书和旧照片。本地一些人过去悼念。
周杰演《还珠格格》耳康,人气很旺。但后来他转做生意,很少联系娱乐圈。2024年12月这几天,网友在网上批评他没及时公开悼念。大家说他忘恩负义——这些声音很激烈。12月7日中午周杰发了长文,还加了旧照。内容回忆琼瑶像妈妈照顾他,失恋时琼瑶安慰过他,拍戏时她包容他的各种脾气。他坦白有点自卑,只敢叫她阿姨,别人都叫姐,说可能让她失望了。
他文末问:“你真的走了吗?”社交网络舆论直接分成两派。有人觉得他写得真诚,有人觉得他蹭热度太迟。各有说法,没有谁能说服谁。
12月18日凌晨,周杰再发文,强调琼瑶对他有恩,希望大家别继续消费琼瑶的离世。他提到听《梅花三弄》就想起过去的点滴。琼瑶耐心陪他聊天,像亲生孩子。他批评有些造谣者借机蹭流量,也说自己做人很难。
到2025年,现场不再拥挤。粉丝转去网络纪念,在平台上分享故事和感受。1月4日,琼瑶家人在社交网站发照片,大家在新年烟花下微笑,过得还算自在,慢慢走出哀伤。
遗嘱分配没有继续升级冲突。平鑫涛家族那边没有新事件。琼瑶儿子媳妇孙女过去两年一直陪着她,给她不少安慰。房子还是很值钱,没有外人进出。
她小说一版又一版再版,电视剧不停重播。买书的人变少,但仍有新粉丝。很多人记得她写的“爱”字,记得那些纠结、眼泪,也记得阳明山的花海。
琼瑶的书和剧影响过很多人,从老到少。在网络平台,她的作品评论区还不停有新留言。大家用自己的办法纪念她,也有人重读旧故事。
她就是这样——安静地待在山里,简单地结束自己的故事。没有大场面,没有复杂安排。活着是家人日常,走的时候也是。
写到最后
她没留下什么遗憾,她的作品和选择让普通人记得她。阳明山花坛变成大家心里的一段温柔记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