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姜武因一举动口碑暴跌,《731》王志文,李乃文也救不了

敏锐原野r · 4 小时前
“万人举报导致《731》撤档?
1.png

”——刷到这条热搜的人,第一反应八成是:又一部片子被键盘侠搞没了。
2.png

可点进去才发现,压根没上映,哪来的下架?
官方压根没定档,2025年7月31日才是预映,现在才2024年,一群人对着空气挥拳,闹了个大乌龙。
更离谱的是,有人把矛头指向姜武,说他“用力过猛”“一张嘴就出戏”。
3.png

可真正看过粗剪版的内部观众透露:姜武那段被剪掉的独白,拍一遍现场哭一遍,连场务小哥都抹眼泪。
问题不在演得狠,而在片子还没完,情绪先被剧透光了。
为啥会出现这种“虚空打靶”?
4.png

说白了,是大家被“731”这三个字刺激到了神经。
一提它,脑海里自动浮现教科书里那张黑白照片:冻伤实验、活体解剖……恐惧和愤怒瞬间上头,谁还管电影到底拍成啥样?
情绪先行,真相滞后,于是谣言跑得比胶片还快。
5.png

再说回电影本身。
团队光史料就啃了十年,光“活体实验”四个字,就翻了日本、苏联、美国三方档案,连731部队食堂菜谱都找到了。
道具组更疯,为了还原零下四十度的实验室,真把冷冻柜拉到东北实拍,演员冻得嘴唇发紫,收音师棉袄里贴满暖宝宝。
6.png

姜武进组第一天就被拉到遗址,站在当年解剖台的位置,沉默半小时,只说了句:“这地方,连喘气都怕惊着魂。

可越是这样较真,越有人挑刺。
7.png

有人说“拍得太惨,贩卖苦难”,有人说“怎么不拍点反抗,净是挨打”。
其实导演早试过加“手撕鬼子”式高潮,被历史顾问一句话怼回去:“731的受害者连哭都不敢出声,你让他们拿刀反杀?
”残酷本身就是答案,美化才是二次伤害。
8.png

至于姜武的“话剧腔”,得看放在哪。
电影里他演的是个被日军抓去当翻译的东北老师,每天目睹同胞被折磨,晚上还得用日语记录实验报告。
那种撕裂感,正常人早疯了,他只能把情绪压成一种“不正常的冷静”,台词像背课文,眼神却像死水。
9.png

观众觉得“夸张”,恰恰因为没见过真正的极端环境——和平年代的人,哪见过被逼到绝路的眼神?
有意思的是,片方原本打算2024年暑期档上映,结果内部试映后,有年轻观众反馈“太压抑,看完不想喝奶茶”。
团队连夜开会,决定再剪一版,把部分特写换成远景,留一点“喘气口”。
10.png

没想到这一拖,拖出了“被举报”的谣言。
有时候,认真反而成了被攻击的理由。
现在片子定档2025年7月31日,谐音“731”,算是给历史一个回应。
11.png

至于那些还在骂“为啥不拍得更爽”的人,大概忘了:有些历史不是用来爽的,是用来疼的。
疼过,才记得。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