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强者制定规则,孙宇晨,却是善用规则的高手

钱多多 · 昨天 22:55
强者制定规则,高手善用规则。从孙宇晨案例拆解“规则利用”的底层逻辑。
今天来聊聊地表最强90后,孙宇晨。

在商业与竞争领域,“规则”从来不是静态的壁垒,而是动态的博弈工具。
强者凭借资源与影响力定义规则边界,而真正的高手则能穿透规则表象,在合规框架内挖掘机遇——
孙宇晨在加密货币、资本运作领域的一系列操作,正是“规则利用”的典型样本。抛开对其个人争议的评判,从他的实践中可提炼出一套“规则利用”的可复用方法论,适用于需要在监管模糊、行业变革期寻找突破的从业者。


1.jpeg

一、前提:先懂“规则的缝隙”在哪里



利用规则的核心,不是“打破规则”,而是“找到规则未覆盖的空白”。所有规则都存在两类缝隙,也是高手的主要发力点:


1. 监管滞后性缝隙

规则的制定永远跟不上行业创新速度,尤其在加密货币、区块链等新兴领域。孙宇晨创立波场时,全球对ICO(首次代币发行)的监管尚未明确,他抓住2017年这一“窗口期”,通过ICO募集4亿美元完成原始积累;后续收购交易所、推动稳定币发行,也始终踩在“监管尚未细化”的节点上——在各国明确加密货币交易合规要求前,先完成业务布局与用户沉淀。
对普通人的启示:关注“新兴领域+政策空白期”,比如当下的AI应用合规、Web3.0落地场景,在监管细则出台前,先通过“试点式实践”建立行业认知与资源储备。
2. 规则模糊性缝隙

部分规则存在“定义不清晰”“执行标准不统一”的空间。例如美国SEC对“加密货币是否属于证券”的界定长期模糊,孙宇晨在应对SEC诉讼时,始终强调“TRX是去中心化代币,非证券”,并利用“SEC未出台明确数字资产分类标准”这一漏洞,将指控拖入拉锯战;后续借壳上市时,通过“父亲代持+自身任顾问”的架构,在法律层面规避个人直接关联,也正是利用了“股权代持与实际控制人认定”的模糊地带。
启示:面对模糊规则,先研究“监管机构的既往判例”,比如参考同类企业如何界定业务性质、如何设计股权架构,找到“监管默认可行”的操作模板。


2.jpeg

二、核心:用“规则闭环”实现目标,而非单点突破



真正的规则利用,不是“赌一把漏洞”,而是围绕目标搭建“多个规则相互支撑的闭环”,降低风险的同时放大收益。孙宇晨的操作始终遵循这一逻辑,可拆解为三步:


1. 用“合规业务”为核心目标背书

他的核心资产是波场(TRX),但从未只依赖代币炒作——而是通过收购BitTorrent(拥有数亿用户的下载工具)、推动波场主网上线、接入USDT稳定币等“合规化动作”,将TRX从“单纯的代币”包装成“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公链资产”。这些操作符合“区块链技术应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导向,也为TRX的市值提供了“合规背书”,避免被直接定义为“空气币”。
启示:无论做什么领域,先绑定“监管鼓励的方向”。比如做跨境业务,可先申请“自贸区试点资质”;做金融科技,可先接入“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场景”,用合规业务为核心目标“遮风挡雨”。
2. 用“跨领域规则”对冲单一风险

加密货币在国内监管严格,孙宇晨便将核心业务放在海外,但同时通过“投资特朗普家族项目”“借壳美股上市”等操作,对接美国的“政治规则”与“资本市场规则”——既利用美国对加密货币相对宽松的环境拓展业务,又通过政治关联降低监管打压风险,还借助美股上市将“虚拟代币价值”转化为“传统股权价值”,实现“跨规则领域的风险对冲”。
启示:不要困在单一规则体系里。比如做国内互联网业务,可同时布局“出海合规版本”;做线下实体,可结合“线上电商规则”(如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用跨领域规则打开新空间。
3. 用“规则解读权”掌握主动权
面对同样的规则,不同的解读方式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孙宇晨在推广TRX时,始终强调“波场是去中心化内容生态,服务创作者”,而非“炒币工具”;在收购火币后,对外宣传“交易所是数字资产合规流通平台”,而非“投机交易场所”——通过将业务解读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助力数字经济”,争取监管与市场的理解。
启示:面对规则,先主动“定义自己的业务性质”。比如做知识付费,可解读为“职业教育辅助工具”;做社群运营,可解读为“行业交流平台”,用积极的规则解读引导外界认知。


三、关键:守住“不触碰红线”的底线



利用规则的前提是“不突破规则的核心红线”,一旦触碰“监管绝对禁止”的领域,所有操作都会归零。孙宇晨的争议虽多,但始终避开了两类红线:


1. 不触碰“明确违法”的边界

比如在国内,虚拟货币交易、ICO被明确禁止,他便将相关业务转移至海外,不在国内直接开展;面对SEC的指控,即便拉锯,也始终通过“法律程序”应对,而非“逃避或对抗”——守住“程序合规”的底线,避免因“违法”导致全盘皆输。
2. 不透支“规则信任”

规则利用的本质是“监管与市场的信任博弈”,过度消耗信任会失去后续机会。孙宇晨虽擅长炒作,但始终为业务保留“合规出口”,比如推动波场上市、公开交易所储备数据,这些动作都是为了维持“监管可接受”的信任度,避免被贴上“纯粹投机者”的标签。
启示:无论如何利用规则,都要明确“哪些是绝对不能碰的红线”(如金融领域的非法集资、数据领域的隐私泄露),并通过“定期披露信息”“主动对接监管”维持信任,避免因短期利益断送长期机会。


3.jpeg

四、反思:规则利用的“正向价值”



必须强调:孙宇晨的案例存在争议,其部分操作游走在“道德与合规的边缘”,但“规则利用”本身并非负面行为——在合法框架内挖掘规则机遇,本质是推动行业创新的动力。比如:


高手利用“监管空白”做的试点,可能成为未来规则的“参考样本”(如早期移动支付在监管空白期的探索,最终推动了第三方支付合规规则的完善);
对规则的巧妙解读,可能让“小众领域”获得主流认可(如早期跨境电商利用“行邮税规则”降低成本,最终推动了跨境零售进口政策的落地)。


4.jpeg

真正的“规则高手”,最终会从“利用规则”走向“参与制定规则”——就像孙宇晨后期试图通过政治关联、行业联盟影响加密货币监管方向一样。对普通人而言,不必追求“极致的规则博弈”,但掌握“读懂规则、用好规则”的能力,能在竞争中少走弯路,尤其在行业变革期,这会成为核心竞争力。
你从他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