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观众,看了一场娱乐节目,发了一条毫无攻击力的微博,可以说只是一个观后随想。
然而,却引来了罗永浩激烈的回应。不仅将这条微博挂到了主页,还使用了极具攻击性的 “性羞辱词汇” 进行辱骂。
原博仅仅提到了庞博 “初代大王的含金量”,这明显是在讨论业务能力,0 字提及外貌或性别。
但罗永浩却强行将话题扭曲为 “女性观众因为颜值追捧庞博”,并上升到了 “女权主义” 的高度。
这一操作,完美复制了女性在职场中常常遭遇的经典困境 —— 能力被无端归因为外貌优势。
这也是典型的“红鲱鱼谬误”。通过引入一个看似相关实则无关的话题,转移公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通过塑造 “庞博靠脸” 这样的虚假叙事,罗永浩试图将自己置于 “对抗肤浅审美” 的道德高地,而庞博则沦为了他性别战争中的工具人。
这与女性在社会中常常被剥夺主体性、成为各种议题道具的处境何其相似,再次印证了 “女性其实是一种处境” 这一深刻观点。
那么,罗永浩为什么会如此破防呢?
高晓松曾说过:“聪明的丑人最知道自己丑。” 这句话用来形容罗永浩这次的反应,可谓是一针见血。
说他丑就是扎他心窝子。本质上,他是将自己对自身外貌的焦虑,投射到了庞博身上。
庞博年轻帅气,业务能力又强,这无疑刺痛了罗永浩内心深处对自己外貌和能力的不自信。
从更深层次来看,罗永浩的破防,其实是权力者对地位流失的恐慌。
他一方面用 “女权主义” 的标签来争夺道德话语权,试图站在正义的一方;另一方面,却用 “卵虫上脑”“下半身思考” 等充满性羞辱意味的词汇攻击女性网友。
将厌女话术包装成 “反讽”,暴露了其女权立场的工具化本质。
他发长文教育女性,甚至称部分人为 “精神病”,表面上是以女权之名,实际上行的却是爹权之实,用一种权威的姿态来压制批评者。
他试图通过攻击庞博的外貌来转移公众对自己能力的质疑,结果却恰恰印证了他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而他对素人进行网暴,更是彰显了他对失去舆论掌控权的恐惧。
在这场风波中,庞博的 “赢”,并不在于他的长相,而在于罗永浩亲手将自己钉上了 “厌女而不自知” 的耻辱柱。
当一个人维护特权的姿态比容貌更丑陋时,公众自然会给出公正的审判。
(原创文章,转载请告知本人并注明来源,禁止一切抄袭洗稿!)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