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众人物身份与传统文化符号发生碰撞,福建莆田动用警督级安保为刘涛举办授衔仪式的争议,正戳中民众对明星特权与文化传承界限的敏感神经。
2025年莆田妈祖诞辰活动因刘涛获任文化大使引发舆论震荡,这场文化盛典与行政资源的交织暴露了现代社会价值评判的复杂性。
活动现场配置的安保护航规格,折射出地方对文化IP的重视程度超出常规。
值得关注的是,妈祖文化作为非遗项目确有专业推广需求,但仪式中出现的警衔标识与行政序列座次,在传播过程中已超出文化事件范畴。
有记录显示,2019年厦门漆线雕非遗传承人授牌仪式仅由区级文化部门主持,对比之下本次活动的资源配置更显特殊。
网络流传的渔民供奉刘涛剧照现象,既展现文艺作品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暗含角色形象替代原始文化符号的风险。
部分民俗学者指出,类似现象在豫剧《穆桂英挂帅》传播过程中也曾出现,但官方从未将演员与历史人物进行身份捆绑。
此次莆田官方授予的"活体妈祖"定位,可能模糊艺术创作与信仰崇拜的边界。
这排场看着确实有点过,但想想妈祖在沿海的地位也能理解。关键是别把演员和神明划等号,文化推广还是要有分寸。现在各地都在抢文化流量,就怕用力过猛反而失焦。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