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华为芯片大案14人全判刑!偷走9亿研发成果,公司被强制解散

心瑶 · 昨天 19:29
2025年7月28日,上海三中院对一起引人注目的案件做出了判决,14名前华为海思员工因侵犯商业秘密而被判刑。这起案件涉及的核心技术是华为的Wi-Fi 6芯片,张某等人因盗取华为的研发成果,被判处不同年限的监禁,张某本人更是被判刑6年并罚款300万元。此外,他们所创办的公司——尊湃通讯也遭到了重罚,资产被冻结,偷来的技术资料被要求销毁。这一判决在国内半导体行业里可谓是最严厉的警示,彰显了法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


说到这个案件,事情还得追溯到2021年。张某当时是华为海思的技术总监,刚离职一个月便成立了尊湃通讯,专注于Wi-Fi 6芯片市场。他不仅自己离开,还以高薪吸引了20多名华为的核心研发人员。离职后,这些人用各种手段窃取华为的技术资料,包括截图、记笔记,甚至将技术文件拆分成小压缩包,通过私人邮箱发出去,再拼凑起来。最终,华为的40个核心技术点几乎被完整复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华为在Wi-Fi 6芯片上的投入高达9亿多元,耗时三年,而尊湃的窃取行为不仅损害了华为的经济利益,还影响了其在Wi-Fi 7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未来的专利收益可能减少1到2亿美元。这种近乎“复制粘贴”的偷法,对任何一家原创公司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这次判决在行业内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法院首次将“有组织地偷技术”作为加重处罚的理由,并要求所有偷来的技术资料销毁,尊湃的资产也被处理。这不仅是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警示,提醒大家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遵守法律,保护知识产权。

值得注意的是,尊湃通讯曾获得小米等公司的投资,小米占其9.98%的股份。小米虽然表示这是财务投资,未参与运营,但这件事给所有科技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在投资初创公司时,务必要搞清楚其核心技术的来源是否合法,避免无意中帮助侵权。


面对这种泄密风险,华为也加强了内部防范措施。除了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权,技术上也采取了“超维封装”等手段,增加逆向破解的难度。此外,公司还引入了先进的文档水印追踪系统,确保员工的操作都能被审计,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泄密行为。

虽然华为在这场官司中赢得了胜利,但代价却不小。总罚款高达1350万元,14名员工被判刑,尊湃通讯也因此消失。这一事件清晰地传达出一个信息:在追求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必须守住法律的底线。


然而,这也暴露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如何在人才正常流动的情况下,保护商业秘密,这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整个中国科技行业而言,这场胜利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芯片技术需要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不能走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次事件提醒我们,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怎么看待这起案件的判决?在你看来,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关乎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话题!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