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前员工偷芯片技术获刑六年 公司被罚千万核心技术遭销毁
2025年7月28日上海三中院宣判一起技术泄密案。原华为海思技术总监张某带领14名前同事窃取Wi-Fi 6芯片核心技术,被判6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00万元。涉案公司尊湃通讯被处以1350万元罚款,所有侵权技术文件强制销毁,公司资产冻结清空。该案成为我国半导体领域首个因"有组织技术盗窃"获加重处罚的案例。
时间回到2021年,张某离职华为仅一个月便成立尊湃通讯,专门进军Wi-Fi 6芯片市场。他通过高薪和股权利诱,从华为海思挖走22名核心研发人员。这些员工采取截图记录、文件拆分、私人邮箱传输等方式,分多次窃取40项关键技术参数。经司法鉴定,盗取的技术文件与华为商业秘密相似度超过90%,连测试误差值都高度一致。
华为为开发该芯片耗时三年投入9亿多元。尊湃通讯的侵权行为导致华为在Wi-Fi 7标准制定中失去话语权,预计年损失专利费1至2亿美元。被盗技术直接复用使尊湃节省了至少五年研发周期,产品上市时间比华为早九个月。
法院首次将"系统性组织犯罪"列为加重情节。除刑事处罚外,尊湃通讯被强制注销,所有设备及服务器上交。判决书特别注明销毁技术资料原件和备份,防止二次扩散。这种"连根拔起"的处理模式开创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新判例。
尊湃通讯曾获小米9.98%股权融资。小米称仅为财务投资,未参与实际运营。但该案引发行业震动,多家投资机构紧急核查在投项目的知识产权来源。业内人士指出,硬科技类初创企业必须建立核心技术合法性审查机制,否则可能面临连带责任。
华为已启动技术防护升级:芯片采用超维封装工艺,核心区域增设金属隔离层;关键参数实行暗码化处理;内部文档管理系统新增操作追踪功能。这些措施使逆向破解难度提升四倍以上,泄密证据留存能力提高三十倍。
事件暴露人才流动中的监管漏洞。据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该行业核心技术人员流动率达12%,其中15%涉及专利纠纷。专家建议建立"技术基因图谱"系统,通过代码版本比对、项目贡献度分析等技术手段,防范商业秘密流失。
此案件创下单起知识产权案处罚纪录,主犯张某成为我国首位因技术泄密获刑超五年的高管。涉及的9亿元研发损失、1350万元罚款以及小米资本牵连等细节,被写入最新版《中国半导体行业白皮书》作为典型案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