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朝鲜领导人刚到北京,国内传出大好消息!李在明有新动作,韩国高官急切赴华

蜂鸟讯息 · 6 小时前
据上观新闻报道,新闻发生在北京,也发生在朝鲜半岛的神经末梢。朝鲜领导人的到来,绝对不是一场普通的国事访问。中国在8月28日公布九三阅兵完整外宾名单,朝鲜领导人的名字迅速点燃了全球关注。六年没来中国,这一回不仅带队阵容强大,还碰上了多边外交舞台,分量远远超过一次“礼节性露面”。同一时间,朝鲜国内发布一条重磅消息:朝鲜导弹总局下属科研机构成功研发出大推力固体燃料发动机,未来将装备火星-19、火星-20洲际导弹。这个时机选得精准,对内提振士气,对外展示技术突破,朝鲜领导人用行动让外界看到,朝鲜不光有外交大动作,更有硬核军力的底气。
韩国方面的反应格外有意思。青瓦台第一时间放话,说什么“事先掌握相关信息”,还强调李在明访美与特朗普谈美朝对话,跟这事有点关系。可谁都明白,韩国的消息基本是中国给的善意通知罢了。李在明对中方外交魄力的低估,在这场大戏里被狠狠打脸。中国早早通过外交渠道征求过韩国参与九三阅兵的意向,李在明却选择优先出访日美,理由是韩美、韩日关系比中韩更重要,还坚持中韩首脑互访要让中国国家元首“先来”。这种外交姿态,说白了是自以为是,也注定错失了主动权。
1.jpeg

朝鲜领导人这次访华,背后藏着一整套中朝互动的深意。在俄罗斯“胜利日”阅兵时,哪怕朝鲜实际派兵援助俄乌战场,朝鲜领导人也没去莫斯科,只派了个军事代表团。这次中国一邀请,他就带着外务相崔善姬等高官亲自赴京,说明什么?中国对中朝友谊的重视早就写在名单排序里——26国元首名单,朝鲜领导人名列第二。外交信号已经不言自明。
韩国这边,李在明嘴上说想改善中韩关系,但实际动作却是“怕美日误会”,把中国邀请晾在一边。九三阅兵名单上没有韩国总统的名字,这本身就说明了韩国在半岛事务中的被动。韩国政府只好临时派出国会议长禹元植,顶着“总统特使”头衔急赴北京。韩国媒体、政界都在热炒:禹元植能不能在天安门城楼和朝鲜领导人“偶遇”——结果呢?两人在阅兵式前短暂握手,禹元植主动说“时隔七年再见”,朝鲜领导人只回了一个字“是”。全场气氛冷到极点,韩方幻想的“走廊外交”被现实泼了盆冷水。韩联社还跟进爆料,说具体交流内容不详,等着4日记者会再说细节。说白了,就是没啥实质成果。
这场外交较量,韩国的焦虑和被动表现得淋漓尽致。禹元植还顺便和普京见了一面,普京特意问他有没有话要带给朝鲜领导人,侧面反映出韩国和朝鲜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渠道。韩国的分量在国际多边舞台上,已经被边缘化得很彻底。
再往深里看,韩国的“和平姿态”也没能打动朝鲜。就算9月1日韩国国防部宣布全面停止对朝广播,试图缓和军事紧张,但朝鲜根本不买账。朝中社直接发文痛批韩国和美日的军事合作,把李在明政府的“和平诚意”定性为“虚伪”。有评论说,朝鲜对韩国的善意信号视若无睹,反倒加快了自身军力的提升步伐。韩朝关系的“新突破”如果只是单向喊话,那永远只会停留在想象里。
2.jpeg

韩方想用非正式渠道和朝鲜领导人沟通,也是一厢情愿。朝鲜已经公开表示韩国不是其外交对象,还能指望一次握手、一次寒暄就拉近双方距离吗?外交讲究对等和程序,韩国越是急于“走捷径”,朝鲜反而越是冷处理。这一回,韩国国内“特使外交”的希望落空,反倒让外界看清了半岛博弈的真正格局。
这场风暴的底色,是半岛安全格局的巨大变化。一边是朝鲜高调展示洲际导弹发动机研发成果,实战能力和装备现代化都在加速。另一边是美韩频繁军演,战机、火炮轮番上阵,嘴上说想对话,实际在边境不断炫耀武力。韩国专家都承认,朝鲜派兵援俄,是想让部队实战锻炼,为未来半岛局势做准备。俄方官员甚至透露,朝鲜还可能再增派10万兵力支援俄军。这不光让美韩警觉,也让半岛的不确定性再度升级。
中国在这里面扮演了“舞台搭建者”的角色。纪念活动成了各方展示、对话、较劲的国际平台。朝鲜领导人借中方舞台亮相,既是对中国外交的高度肯定,也是朝鲜向外界释放自信信号。
3.jpeg

外交是实力与筹码的博弈,是谁能把握主导权、谁能搭建沟通平台。眼下,中国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半岛剧本要怎么写,谁能入场,谁能当主角,一切都不是韩国一厢情愿就能决定的。
朝韩关系会不会迎来新突破?从这次事件来看,短期内的“突破”其实很难。韩国的主动还只是停留在表态层面,朝鲜的冷静则传递出对韩国极强的不信任。想要真正打破僵局,双方必须敢于迈出实质对话的第一步,把各自关切摆到台面上来。但现在,李在明担心美日不满,朝鲜根本无意理会,韩国只能在边缘角色里徘徊,朝鲜则在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间游刃有余。朝鲜半岛的风云变幻,每一刻都在提醒我们:现实比剧本精彩,也更加残酷。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