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同样是演“周乙”,将于和伟跟张嘉益放一起,两者差距一目了然

林间欢歌逗野兔 · 6 小时前
演同一个角色,观众却吵翻了,张嘉益和于和伟到底谁更像周乙?
答案藏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戏习惯里。
1.jpeg

电视剧党想慢慢品,电影党要瞬间爽,于是同一张脸被切成两种味道。
张嘉益那版先出场。
2012年《悬崖》四十集长度,足够他把周乙的一天拆成八百个细节。
早上出门先摸一下门框,确认没被人做记号;给假老婆递水时,手指在杯沿敲三下,暗示有危险;夜里回家,把枪压在枕头下才敢闭眼。
观众跟着这些碎动作,像陪一个人过了六年卧底日子,累是真的,信也是真的。
2.jpeg

于和伟的版本只有两小时。
电影《悬崖之上》没空铺垫日常,直接扔给观众一个冷到骨头里的哈尔滨。
他一出场就在雪地里杀人,血还没擦干净,下一秒又坐进咖啡厅跟人接头。
情绪靠眼神完成:抬眼是刀,垂眼是冰。
东北口音一冒出来,很多本地人直接点头,这味道对了。
3.jpeg

两个版本最大的差别是时间感。
电视剧用慢火炖,电影用热油爆。
张嘉益让你看见一个潜伏者怎么被日常磨到心力交瘁;于和伟让你看见一个潜伏者怎么在瞬间决定生死。
一个像纪录片,一个像动作片,谁更好取决于你想进哪个场子。
还有年龄感。
张嘉益拍《悬崖》时42岁,脊柱炎让他走路有点沉,正好符合角色被长期压抑的状态。
4.jpeg

于和伟接棒时49岁,但常年健身,穿大衣在雪里跑跳都不喘,电影里需要他完成、追火车这些体力戏,换张嘉益来确实够呛。
最妙的是口音。
张嘉益是陕西人,当年练东北话练到舌头起泡,效果只能说及格。
于和伟土生土长辽宁人,一张嘴就是零下三十度的味道,尤其骂人的那句“滚犊子”,电影院里当场有人鼓掌。
方言在这里不是装饰,是通行证,没有这张嘴,周乙混不进伪满的警察厅。
5.jpeg

观众吵来吵去,其实吵的是自己想看什么。
有人要真实感,觉得卧底就该像张嘉益那样每天提心吊胆;有人要英雄感,觉得周乙就该像于和伟那样一枪一个准。
编剧全勇先早就说过,原型人物比这两个版本都惨,真拍出来可能没人敢看。
现在回头看,2012年电视剧能拍四十集,是因为平台需要填充时间;2021年电影能拍两小时,是因为观众耐心只剩爆米花长度。
演员只是配合时代换了个演法,谁也没比谁高级,只是谁更适合当时的屏幕。
下次再有人问你谁演得更好,直接反问:你最近看的是手机小屏还是影院巨幕?
答案自然出来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