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是的,琼瑶走了。2024年12月4日,一个普通的冬日下午,她安静地离开了我们。在新北淡水的家中,秘书发现她已经没了呼吸。没有外力的迹象,没有任何纷扰,唯有一份遗书和一段录制的视频,透露了她关于死亡那般坦然的态度:“我不想衰弱地离开这个世界。”最终,她走得干净利落,享年86岁。
想到这里,心里还是忍不住一阵感慨。曾经创造无数动人爱情故事的琼瑶,最后一次为自己书写结局。比她的小说还干脆、还有决断力,甚至令人不知该称她“勇敢”还是“孤绝”。这份遗愿,看似冰冷,实则蕴含深情:她选择了顺应生命的规律,不为生老病死增添多余的戏码。
### 02
而她的后事更是简单到了极致。没有灵堂,没有公祭,甚至连几句缅怀的官方仪式都没有安排。原定12月6日火化、9日安葬的计划,因家庭原因推迟到了11日。大家送她最后一程的方式也经过特别设计——上午9点,在台北第二殡仪馆进行家祭后火化,而她的骨灰则撒进阳明山臻善园的花坛,以花葬的形式融入自然。没有墓碑,也没有什么华贵的墓园,安葬地点却离她丈夫平鑫涛的墓地不远,仅两公里。显然,这是她生前亲自选定的,似乎她已为自己的归宿心中有数,不需要过多的哀荣,只要与爱的人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但,如果说琼瑶总是喜欢留些浪漫,那她的选择仍不乏诗意。想象一下,冬日的阳明山,那些散落花坛的骨灰间还残留着她写尽爱情时的点点情思。有人说,这是一种彻底融入自然的方式;也有人觉得,一生书写情爱传奇的她,选择了比任何小说都浪漫的告别。
### 03
即便没有大规模的官方追思,琼瑶的逝世仍牵动无数人的心。安葬后,粉丝们自发前往阳明山臻善园为她送上了鲜花、祝福,以及最真挚的情感。尤其是在圣诞节前后,现场成了鲜花的海洋,连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雕像都被精心布置,那些红色的大型花束也是应了琼瑶作品中总不缺的浓烈情感。
有人低声谈论《还珠格格》;有人轻轻翻着《窗外》的书页;还有人在《情深深雨濛濛》里找到了不再回来的青春。这些画面,比任何官方纪念活动都温暖动人。与此同时,湖南故乡也设立了专门的纪念馆,陈列书籍与照片,迎接了无数本地粉丝的探访。她的作品依旧闪烁着明亮的光,见证了她留在人间的痕迹。
### 04
然而,悼念的过程中,争议并非没有。最让人唏嘘的无疑是周杰的事件。琼瑶去世后几天,这位曾因出演《还珠格格》而声名鹊起的演员一直未公开发声,竟招来了网友的不满。大家一边控诉他“冷漠”,一边谴责他“不配谈琼瑶”。直到12月7日,这位“尔康的扮演者”才发了一篇长文,回忆琼瑶对他的关怀,并表达深深的怀念与愧疚。
说实话,这篇文章并不算失礼,甚至很真挚,却还是引爆了新的舆论两极化。一派赞扬他的诚恳,另一派干脆批他“蹭流量”。或许大家的期待太高,又或许琼瑶的离世让人太过敏感。周杰显然不甘被质疑,12月18日凌晨再次发声,喊话那些“消费琼瑶”的言论,称她是“恩人”,自己只是表达真情。
而这一系列“悼念风波”,反倒引发了更深的反思。我们真的懂得如何纪念一个传奇吗?还是,我们只是借此发泄些与自己无关的情绪?琼瑶的作品传递的是爱情的真挚与人性的美好,而网络上的争论,显然远离了这些价值。
### 05
时光总是无情,粉丝的追思活动终会逐渐变得平静,正如阳明山臻善园的花坛在一年后收获了平日的宁静。2025年的春节,琼瑶家人甚至晒出观看烟花的照片,寓意走出哀伤,开始新生活。而那栋淡水的豪宅——价值1.2亿的住所,见证了琼瑶生命中最后两年的平凡时光,与儿子、媳妇、孙女共同居住,仿佛是一段细水长流的余韵。
与此同时,关于丈夫平鑫涛的遗产纠纷似乎依然没有新的进展。一场跨越数年的争端,在琼瑶离世后显得更加遥远无解。有人感叹,这也许是她晚年沉寂中的一点遗憾。
### 06
但值得庆幸的是,琼瑶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仍然熠熠生辉。她的书籍纷纷再版,销量一度飙升;她的电视剧开始重播,让新一代观众也认识了那个曾写尽柔情的作者。她自己选择的花葬方式似乎也在传递一种理念:所有的尽头都是自然,而自然中埋藏着的是永恒。
琼瑶去世后的这段时间里,她的作品和精神未曾离去。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永恒。如果有一天,我们再读《几度夕阳红》,再与《一帘幽梦》相遇,或许能在字里行间找到她对世界的爱,那也是她最好的归宿。毕竟,人可以离世,但故事永远都是活着的。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