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举世瞩目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威武雄壮、士气高昂的人民军队让无数国人心潮澎湃。在这支由352名官兵组成的方队中,一名叫籍尹来的姑娘,她来自武警吉林省总队参谋部通信大队固定通信中队。
成长在军人世家的她有一个戎装梦
“妈妈,我顺利完成阅兵任务了,你听到了么?”“听到了,听到了,妈妈感到特别骄傲!”10月1日下午,阅兵仪式结束后,籍尹来就迫不及待地给她远在四平市的妈妈打去了电话。
籍尹来的身世颇为曲折,养母籍雅琴患有美尼尔综合征且双目失明,养父尹世钟右眼失明、右手残疾。阅兵当天,她母亲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观看电视,但还是焦急的等待在电视机旁,用耳朵聆听、用心感受女兵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想象着女儿穿着戎装受阅的模样。
籍尹来成长的四平市,以“四战四平”而闻名,她的家庭也可谓是军人世家,她的姥爷籍海楼是参加过长征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舅舅籍长国是空军航空大学的教授,表哥籍尹超也是一名军人,一家三代的军旅情激励籍尹来也要把青春献给国防。可以说,她从小便听着“四战四平”中解放军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长大,家庭氛围也让她从小就有了一个戎装梦,有一种英雄情结。
2014年8月,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看到了街头播放的征兵宣传片,被习主席强军兴军的时代号召深深打动,毅然投笔从戎,迈入橄榄绿方阵。穿上军装那天起,她就收起柔弱骨,同男兵一样摸爬滚打、挥汗如雨,成为 " 巾帼不让须眉 " 的一道风景。
入伍以来,她先后被评为 "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并荣立一次二等功。2016年12月,作为家庭代表参加全国首届 " 文明家庭 " 表彰大会,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并勉励她要 " 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军人 "。
训练纵然再艰苦也要坚持到最后
今年3月初,武警吉林省总队遴选推荐赴北京参加阅兵人员,籍尹来第一个提交了申请,并经过重重考核从上万名官兵中脱颖而出。而在她即将奔赴南口阅兵训练基地时,母亲眼疾复发在长春住院,是留下在长春照顾养母,还是前往基地参训,籍尹来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放心地去吧,妈妈能行!" 养母给了她最大的鼓励与支持。
" 我很幸运,参加受阅训练的日子里,家人全力支持我,没有让我为家里的事分心 ……" 籍尹来说在阅兵集训点集训的日子很苦,但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她是代表武警吉林总队的官兵来接受检阅的,承载着一家三代人的心愿,同时,她也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对得起习主席对她 " 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军人 " 的殷切勉励。
天安门东西华表间相距96米,通过这一 " 礼仪区 ",队员们踢腿高度要求在30厘米,步幅间距要求在75厘米,共128个正步,一步不能差。摆头的位置,人人都是45度,步速定时,每分钟112步。对于这些基本要求,籍尹来能够做到分毫不差。
阅兵当日,籍尹来和战友们兴奋得一宿没有睡觉,凌晨就起床赶赴指定地点。" 走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内心反倒平静,满脑子就想着要走好每一步,如果我因为情绪激动导致身体摆动,会导致整个排面产生‘波浪’ " 籍尹来激动地说," 但是每次看到我们受阅的视频时,情绪都无法控制,训练场、阅兵场面就呈现在眼前,泪流满面。"
<hr>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易铭
编辑:刘颖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