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打破记录!9月14日,温碧霞《731》想看人数448万,预售6600万!

KrystleMic · 8 小时前
9月18号那天怕是电影院要炸
一部迟到很久的电影,现在要回来了,还带着火药味的热度
448万人点了“想看”,连《唐探3》都被甩在后面
1.jpeg

有意思的是,不只是网络数据飙升,票房也提前开冲,预售已经干到6600万,这个数超过了已经上映一阵的很多电影
一些影院直接一天连着排好几场,有的甚至同一时段、多个影厅一起放
就像一场等了很久的集体行动,突然统一开始
原因大家心里都清楚,这部电影拍的是那段不该忘的历史
2.jpeg

它的片名只有三个数字,却足够让好多人的心里出现画面,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不需要多解释
电影早就拍好了,却一直没能顺利上到影院,定档过,撤过,改过…有人说是被举报了很多次,每次都说不清具体理由,但大家知道,这样的题材,总有人觉得“不合适”
直到这次,他们终于定在9月18日上映——一个再敏感不过的日子
选这个日子,就像直接把态度摊在了明面上
这不是一部轻松的娱乐片,演员阵容算得上狠:姜武、王志文、温碧霞…这些名字加在一起,不是为了流量,而是为了说重话
更特别的是,这次他们不只在国内上,还要直接走去海外,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都会看到
有人觉得这是在告诉全世界——那段事不是中国人的私人记忆
但网上争议也来了,有人说这类电影,该免费公映,让更多人知道,而不是买票赚钱;有人觉得,拍电影不等于做纪录片,成本摆着,不收票钱谁来负责?
这是一次市场和情感的正面碰撞
想看的人多,不代表每个人都愿意去电影院直面那段内容。
有人说,看电影的两个小时,比课本上的几行字更能让人记住疼痛;
但也有人宁愿不看,说过去的东西翻起来太沉重,生活已经够累了,不想被压得喘不过气
这部电影为啥能把预售票房冲到这种程度,一方面是题材稀缺,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情绪在集中发泄——不仅是纪念,更像是一次公开的集体情绪宣泄
3.jpeg

对很多老百姓来说,电影票价是多少其实无所谓,重点是能不能在电影院看到那些真实还原的画面。有观众甚至留言:“哪怕哭着走出来,也值”
但另一种声音很现实:“如果免费,那更应该进学校播,让孩子们记住;可如果像商业片一样运作,到头来可能就会把买票的人变成有限的一部分”
还有个说法更直接:
历史教育不该靠电影替代,电影始终有艺术加工和选取角度,不可能完全还原真实
所以票房高不一定代表教育效果高;反之,教育覆盖广也不一定代表观众真能走心记住。
这就是尴尬所在——到底这是一次文化事件,还是一次商业项目?
现在想看的人里,有抱着愤怒去的,也有人抱着好奇,有人纯粹只是因为演员阵容强,不一定真关心背后的历史情节。对于这么分化的观影动机,制片方肯定心知肚明,但他们依旧选择大规模排片,并且把宣传打得很猛,这是市场逻辑下的必然选择
海外上映则更加微妙,一些观众觉得这是文化输出,但也有人质疑,相隔地域和文化背景,他们真的会了解那段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吗?还是仅仅当作一部“异国悲剧片”看完就算?
大家也看得出,在海外环境,有些内容未必能按原样呈现,这里面会不会有所删减,又可能引发新一轮争议。可即便如此,制片方还是选择输送出去,这本身就说明他们希望把影响最大化,而不是只在国内圈子里传递情绪。
反过来说,如果《731》在国内真采取免费模式,大规模进入各个省市中小学播放,会形成什么画面?
学生集体观看,老师统一讲解,那种冲击会比随意买票看的大很多。但问题也来了——课程表要改?场地安排?谁来审核影片中的细节尺度?这些在操作层面都不简单。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嘴上说“应该免费给所有人看”,可到了执行阶段,就会发现没那么容易落地。真正的阻力可能不是钱,而是机制和审核。
然而现在这种商业院线上映的方式,至少能保证影片原本的完整度,也能让观众自主选择去或不去。这是相对安全且可控的一步,也是一种折中。
关于票房和受众面的关系,还会有接下来的数据出来,到时候就能看到,这是不是短期爆点过后迅速冷掉,还是能稳定一阵子。因为这种情绪驱动型的大片,很容易在高峰之后急速下滑——高涨的是情绪,不是娱乐需求。
但无论如何,这次它终于要上映了,而且选在9月18号这样一个有象征意义的日子——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次必须到场见证的事情;
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一次可以选择跳过、不去触碰旧伤的机会。
你怎么看?
如果是你,你会花钱走进电影院面对它吗?
还是更希望它免费放映,让每个人都没有理由拒绝?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