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r][td]《虫之歌》,
我觉得岩井老师为这部作品起的这个名字起得真的很棒。
外表一看这个书名平淡无奇,
并不能引起我翻开这部作品的动力。
但是一翻开内容,
一口气读完一卷的那种震撼————
就好像在品尝一道外表不起眼,引发不了人们食欲的菜肴,
只有肯放下对外表的偏见,
将菜肴放进嘴巴里的美食家才能品尝到它所隐藏的美味之处。
这部作品以多视觉角度描写,
每一个角色都是站在《虫之歌》这个大舞台里的其中一个角落——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甚至不为人知,只属于自己的舞台默默奋斗的主角。
简单来说《虫之歌》就好像一幅拼图。
每个角色以及他们周围所发生的故事,就是拼图的其中一块碎片。
对于不习惯男主角或女主角出场率太少的读者而言,
可能会是一本难以消化的作品。
因此不太推荐给【刚接触轻小说的读者们】。
不过同时却也是喜欢配角的读者的福音。
当随着小说卷数逐渐趋向完结,
你就会发现你好像是一名登山者。
不管登山之路如何崎岖不已,
爬到山顶那赞叹日出的阳光是这么漂亮的时候的那种心情,
不是普通的形容词可以形容的。
一开始不了解《虫之歌》的时候,
首当其冲的观点就是『虫很恶心啊』、『作者为什么要写虫啊』。
翻开阅读的时候,
最担心的一幕『蟑螂出现啦』————
并没有出现。
映入眼帘的是一群少年少女,
为了守护自己那一个可能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梦想,
努力奋斗的背影。
《虫之歌》这部作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群少年少女们。
岩井老师对人物塑造方面的造诣,
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绝。
不管是哪一个角色,
随着剧情,
仿佛就好像出现在眼前栩栩如生的画面直接冲击脑部深处。
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角色们内心的独白、将梦想托付给自己的挚友、就算牺牲自己也想要守护自己最重视的人的情节,
可能在现在的轻小说里都很常见。
不过真正在我内心深处留下脚印的,
只有《虫之歌》。
至少我是有痛哭流涕、想要为这些不存在于现实的角色们加油打气。
看着他们伤痕累累的背影、背负着一堆压力,依然也要守护自己的梦想却最终倒下的时候 ;
犹如虚幻般落寞又无奈随即消失掉的笑容 、一句简短的对白『好累』,
我的视线都已经被泪水模糊了。
我好想冲进小说里对他/她说『你还不能在这里倒下啊』!
尤其是当自己非常喜欢的角色倒下,
页数越来越后的情况下。
那种内心忽然有一股混沌的黑暗气息油然而生。
想要将岩井老师的名字钉在一个草人上面,并且用针来戳它的那种心情。
无法用三言两语表达的。
《虫之歌》里的少年少女们,
并没有好人与坏人。
只有为了不同目的而奋斗的人。
途中虽然有些人倒下了,
不过请相信我。
我是非常肯定《虫之歌》绝对不是靠卖 “便当” 赚取人气的。【给不明白的同学解释一下便当:网络用语,比喻已经在天国了。】
因为就算便当了,后面的剧情也会以不同的形式牵涉到他们的。
『堆积如山的便当,敌不过内心的一句独白。』
这句话的含义,
当你看了《虫之歌》这部作品后,就会明白了。
《虫之歌》不管是从知名度或者销售量来说,都不是名列前茅。
连《这本轻小说真厉害 !》的排行榜都没进过前 10 的作品怎么可能会是好作品————
也许有人会这样质疑。
我想告诉你,
真正的宝物是匿藏在宝库里,静静地等待着读者去发掘的。
有些读者或许会被宝库里的金银财宝迷惑住了,而无视了角落里那一个静静躺着的破烂油灯。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正是这个破烂油灯,居住着能实现一切愿望的精灵呢?
《虫之歌》或许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逐渐被新一代的轻小说取代。
不过《虫之歌》就好像那个破烂油灯,
只有肯捡起来的读者,
才会发现里面的内容与其知名度和销售量相互矛盾。
引用《虫之歌》的责任编辑所说的一句话————
『为什么这么好看的作品,会卖不出去啊』。
或许这种矛盾的情况,
我们可以把它称为————【BUG】。
注:
《虫之歌》(本篇)+《虫之歌 Bug》(外传)=《虫之歌》的完整剧情。
《虫之歌 Bug》的故事是发生在本篇故事的2年前。
《虫之歌 Bug》的角色会在《虫之歌》本篇第OO卷后登场。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